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19 > 教育
综 述
发布日期: 2020- 04- 28 12: 5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2018年,温州市机构改革撤销中共温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系统制定实施基础教育提升8个三年行动计划,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市有中小学、幼儿园2473所,在校学生140.06万人,专任教师9.38万人,教职工12.19万人。在温州市普通高校11所,本科独立学院2所,在校学生93636人,专任教师5719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全日制学生1176人。温州市瓯海区成为第四批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评估认定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31个,占比51.35%,比上年提升16.76个百分点。创建等级幼儿园166所,占比97.89%,同比提升3.2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级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覆盖面40.32%,同比提升9.31个百分点。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19所,占比89.68%,同比提升3.69个百分点。新创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一、二级学校32所,新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4所,占比97.67%,全省排名第三;新创省等级中职学校2所,中职学校占比100%。是年,市教育局获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单项奖。

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8年,温州市教育局、洞头区教育局成为全省教育系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单位。领先全省实现“毕(结)业证书遗失办理、学历证明确认”“教师资教 育格证书补发换发”事项“掌上办”,获省教育厅领导肯定性批示,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信息申报、数据核验、结果公布的全程网上办理。全市教育系统提前实现民生和企业事项100%开通网上办理,85%以上“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达四星级以上标准,45%以上“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达五星级标准。

城区十大教育集团组建 2018年5月,温州市印发《温州市新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实施方案》,召开温州市新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部署会和新闻发布会。新组建的城区十大教育集团分别是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温州市绣山中学教育集团、温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温州市籀园小学教育集团、温州市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温州育英学校教育集团、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城区十大教育集团组建模式为“1+X+Y”的复合模式,1是城区优质品牌学校,X是若干个(区域内)紧密结对学校,Y为与教育集团开展(跨区域)联盟合作办学的学校,形成“名校教育集团”。各教育集团按“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方式组建,促进不同类型学校快速提升和特色发展,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 2018年12月26日,为纪念孙诒让先生诞辰170周年,温州市教育学会在瑞安中学成立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暨浙南百年名校联盟。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温州中学等全市52所学校加入浙南百年名校联盟,其中26所学校为孙诒让创办或倡办。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处设在瑞安中学,温州首届“教育名家”、温州市第二中学原校长王朝曙当选会长。

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 2018年1月,温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3月,温州市教育局印发《温州市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坚持试点先行、联动推进,围绕严控“三评一查”事项、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行清单管理模式、健全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等方面细化明确23项重点改革任务、39个试点项目,改革成效显著。“三评一查”事项同比减少30%,温州实验中学等7所市直学校推行中小学教师岗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推动学校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监测等。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试点 2018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公布全省首批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试点单位名单,全省有46家单位入围,温州市7所学校(单位)名列其中,分别为苍南县教育局、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温州市第三中学、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温州市龙湾中学、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平阳县麻步镇树贤中学。在确定首批全省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增设市级试点单位,扩大试点工作覆盖面,共确定48所。至年末,全市确定省、市试点单位5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