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渔潭村打造全域综合整治示范样板村 | ||||
|
||||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沿着温瑞大道一路向南,在仙岩街道属地内,会看到路边成片金黄色的向日葵花田,这里便是渔潭村,也是召开中共浙南一大的革命圣地。近年来,渔潭村依托红色资源,紧抓美丽田园、民宿经济等工程,实现了红色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田园变花园 乡村变景区 1930年6月18日至22日,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渔潭中村灵佑殿召开。与会者有永嘉、瑞安、平阳、乐清、玉环、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永康等县党的代表及工人、妇女、游击队、红十三军的代表共25人。这次会议统一了浙南的革命力量,加强了浙南党的领导,巩固和恢复了党的组织,鼓舞了党员的斗争热情和信心,开创了浙南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时光流转,九十年后,为帮助村民致富,渔潭村围绕建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样板村”的目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生态禀赋、江南韵味等资源优势,以中共浙南一大会址、纪念馆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把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元素融入当地产业,发展红色旅游,走上了“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的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第一季度,渔潭村的油菜花田刷爆了朋友圈,成为了群众踏青出游的新去处。现在,渔潭村成片的向日葵正迎着阳光盛开,似乎正诉说着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为了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矛盾,增加耕地面积,改变村容村貌,瓯海区委区政府于前年在渔潭村正式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垦造水田工程。两年来,共修建几十条水泥路,拆移坟墓500多对,移除瓯柑2.5万多株、拆除违法建筑600多平方米,累计完成垦造水田400亩。同时,渔潭村结合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村里各处植入墙绘、风车等摄影元素,将渔潭村打造成春季田园花海摄影基地。 村民收入增 精气神更足 走在渔潭村的道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稻田和金灿灿的花海。环境改善了,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今年68岁,在村里经营一家小卖部已有十来年的杜国萃说,以前村里脏乱的时候,除了本村村民,平时很少有客人光顾自己的小店,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赚不到多少钱。“自从村里环境好起来之后,游客变多了,自己的生意也变好了,现在一年都有三万多元的收入,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能攒下不少钱,为将来的生活做打算。”杜国萃说,像她这样在环境改善之后逐步实现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 “刚开始说要将渔潭村打造成全域综合整治示范样板村时,还有不少村民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但是你看现在,比起前几年,村里面貌大变样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精气神也更足了,大家对近几年村里的变化都是看在眼里的。”渔潭村党支部书记朱光兴说,渔潭村作为中共浙南一大会址老革命根据地,虽然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但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 仙岩街道党工委书记金海敏告诉记者,仙岩风光秀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渔潭村的改造计划将在近期完成,届时渔潭村将成为“江南村落”和“红色圣地”相结合的示范样板村。与此同时,街道内其他村居的美丽田园、家庭农场、民宿经济等风景点也正在紧张地打造中,目前已打造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下一步,仙岩街道将继续通过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土地整治等多种方式并举,切实抓好旧房外观整治、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美化绿化等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项武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