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平阳让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
发布日期: 2020- 08- 14 08: 10 浏览次数: 来源: 浙江日报 字体:[ ]

通过飞腾而起的无人机巡航俯瞰平阳,一幅生态旖旎的绿色画卷缓缓呈现——

层峦叠翠,青山朗润,溪流潺潺,南雁镇风韵十足,游人如织;金碧的大黄鱼与海水交相辉映,南麂岛渔民正换种方式靠海吃海……

如今,平阳山海相依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随处可见。为了追求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平阳立足生态,多年来久久为功,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并让身处其中的平阳人守住了“金饭碗”。

近日,我们走进平阳,对话这抹绿色的守护者,找寻蝶变背后的好故事。

水清景美的水口村外景 (陈步党 摄)

移山之志—誓让乡村焕新颜

怀溪镇水口村,因水得名。村内潺潺而流的溪水清澈碧绿。穿过干净平坦的街道,不远处就是泳池,“哔——”的一声哨响,20多名游泳爱好者鱼贯跃入,感觉分外清凉……“这个月的房间都满了,订单快排到‘十一’前了。”村党支部书记徐宪展笑着介绍,入夏以来,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水清景美的水口村,10年前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当时全村60多户村民从事生猪养殖,最高峰时存栏几万头,大量猪粪未经处理直排入河,不仅臭气熏天,还严重污染穿村而过的溪流。

在平阳县首届“最美村最脏村”评比中,水口村被戴上了“最脏村”的帽子。当时刚刚上任为村委会主任的徐宪展下定决心:要让村子重焕新颜。

村两委将拆违清污行动看作村里头等大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拆猪栏,毅然放弃了传统养殖业,还配备清理卫生的机具设备,定期开展全村大扫除。同时,村里修建了防洪堤、堰坝、公厕、景观栏等基础设施。经过全村上下不断努力,怀溪终于重现清澈。

2014年9月,“最美村最脏村”评选小组给水口村换上了“最美村”的荣誉。2015年,水口村更是被评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放弃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传统产业,如壮士断腕般开展环境整治,这在平阳已成共识。近年来,当地着力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深化清洁乡村行动,组织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废弃垃圾和乱堆乱放。与此同时,平阳打响垃圾、污水、公厕“三大革命”,实现全流域截污纳管全覆盖。

环境的变化,村容村貌的提升,让一个个落后的小村庄摇身变成了美丽的“月亮村”“花园村”。目前平阳已完成顺溪镇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9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08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格局,正在平阳加速形成。

平阳走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子 (陈锋 摄)

绣花功夫— 因地制宜挖潜能

赖以维系的产业被放弃,村民总得有别的经济来源。于是,水口村开始在田园上做文章。经过整治,水口村有了三样宝贝——高负氧离子的空气,一湾清流,和被评为“浙江十大人文古道”的穹岭古道。

巢已筑,燕归来。由村两委干部带头,16位在外乡贤积极筹集了首期1200万元资金,于2014年注册成立公司,把整村作为一个景区打造,开发建设“穹岭仙谷”旅游、水上餐厅、原生态民宿、露营基地、亲子游乐园等项目。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和争取的政策项目资金入股占20%股份,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村民也能从中获得分红。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家家户户,旅游民宿”成了水口村人的致富新方式。目前村里共有7家民宿、7家农家乐,吸纳了众多村民直接工作或提供配套服务。工资收入加上土特产销售,村民如今年均收入约2.5万元,不仅比养猪收入稳定而且安心。

这一头的水口村“卖起了风景”,另一头的水头镇朝阳社区则以另一种方式“靠山吃山”。

在平均海拔近500米的朝阳山上,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家家种茶树,满山起绿波。当地制茶人还深入钻研,成功恢复了古老的平阳黄汤制作工艺。朝阳山一举成为历史名茶“平阳黄汤”的核心产地;平阳天韵茶园入选“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2018年底,平阳黄汤茶博园更是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的故事,在朝阳山上生动上演。截至目前,朝阳山茶园超过1万亩,年茶叶产量250吨,综合产值达6600万元。当地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年的1625元上升至去年的15200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难点在“就是”二字。如何点石成金?平阳始终秉承一个要义——因地制宜。

平阳在把绿水青山的底色擦得更加靓丽的同时,依托不同村落特有的山、水、林、田、湖等“美丽资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充分挖掘村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特色产业等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等新业态。

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6条“红绿蓝、古文农”美丽乡村风景线,并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重点推进,建成市级红都绿野跨区域乡村振兴精品带1条、南雁诗画碧溪等乡村振兴示范带6条,涉及14个乡镇,覆盖率87.5%。

省一大会址所在地凤卧镇凤林村

生态城市 凤湖公园 (姜建广 摄)

昆阳镇鸣山村通过引进鸣山陶院等项目,打造非遗一条街,2019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250多万元;青街畲族乡青街村打造夜间景观,引入夜市经济,成了“网红打卡点”;南麂岛大力发展海岛旅游,深入推进大黄鱼生态养殖,走出人海共生的发展之路……平阳以“绣花功夫”挖掘绿水青山的潜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细致耕耘中,实现满满收获。

被称为“海上仙山”的南麂岛

与时俱进— 打造品牌增效益

朝阳山的平阳黄汤,南麂岛的大黄鱼,书阁村的平阳鸽蛋,怀溪镇的特色番鸭,被誉为“山中鲜”的马蹄笋……平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有着鲜明“平阳符号”的特色产品。

然而,品种多、品质好的平阳农产品,一度面临尴尬局面:大部分农产品处于无品牌、无包装的初级状态,多以原材料的形式“裸奔”市场。

为实现绿色发展效益最大化,平阳用了时下“时髦”的办法:打造特色IP,逐步提高知名度,增强识别力,形成竞争力。

自2017年起,平阳全力培育以“一杯茶(平阳黄汤)、一条鱼(南麂大黄鱼)、一支笋(平阳马蹄笋)、一只鸭(怀溪番鸭)、一个蛋(平阳鸽蛋)”为内涵的“5个1”农业品牌;2018年,平阳进一步将五者整合,推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阳五个鲜”,并成为全省首个涵盖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的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对于这个精心打造的品牌IP,平阳竭尽全力呵护,先后安排3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对在县境内从事“平阳五个鲜”产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的大户,包括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企业和行业协会,该县从产业基地建设、营销网络建设、品牌建设、科技攻关等方面进行扶持。

产品品牌化,品牌特色化。平阳根据五大产业不同特色,分别设计了专属的IP卡通形象,并设计了系列有助于产品推广的文创产品。五个精灵,生动地向大家展示着 “平阳五个鲜”的品牌。

自2018年以来,无论是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北京国际茶展、上海国际茶博会、北京世园会、省农博会这些大型活动,还是平阳当地举办的首届南麂大黄鱼节、首届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人们都能看到“平阳五个鲜”活跃的身影。

在平阳的全力助推下,“平阳五个鲜”品牌价值不断增长,2019年总产值达10.2亿元。(邵晨婵 池 淼/文 图片由平阳县委宣传部、平阳县传媒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