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永嘉邵园村清朝古堤坝成独特旅游景观
发布日期: 2021- 01- 06 09: 3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商报 字体:[ ]

楠溪江畔的碧莲镇邵园村,已将深藏在滩林杂草丛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卵石古堤坝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并打造成了一道独特的旅游景观。 2021年1月2日,元旦假期的第二天,记者在邵园村村口不远处的古堤坝上看到,多位游客带着家人前来游玩。

遍布楠溪江流域的卵石,过去,生活在楠溪江畔的村民喜欢就地取材,用溪边的卵石砌墙、修路、架桥等,也造就了楠溪江独特的乡土文化。邵园村村口这条古堤坝,是沿着楠溪江溪水走向而建,堤坝外是楠溪江,堤坝内的滩地种植着板栗经济林,古堤坝全部由楠溪江天然光滑的卵石堆砌而成,而且工艺精湛,各卵石拼凑一起,路正中央选用宽大平整面的卵石,整整齐齐呈“一”字线排列堆砌延伸,方便行人平稳行走,卵石之间,已长满了草丛与苔藓,呈黑色的卵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年代史,显出了岁月的痕迹。坝顶平坦处安放了提供给游客休闲休息的座椅、垃圾桶等。记者在介绍牌上看到,邵园村的这条古堤坝,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于民国年间加固加长,堤长2.2公里、底宽6米(局部达到11米)、面宽5米、高4米,全段由溪卵石堆砌而建,此堤坝是旧时永缙古道的必经之路,还具有防洪护村的功能。据了解,此卵石古堤坝,是目前温州市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条古堤坝,也是楠溪江畔独有的特色景观。

村古、水美、山秀的邵园村,坐落在楠溪江畔的滩林边,据《邵氏宗谱记载》,邵园村祖先由福建闽清迁至邵园,该村1200多年历史,由于邵园村历史悠久及浓厚的耕读文化,历代祖先遗留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有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邵氏宗庙”,是小楠溪最大最古老的祠堂;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象义相古宅”“宋代经幢塔”“能仁寺”遗址,还随处可见古钟、古石碑、古屋、古树等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该村随着永嘉碧莲“古窑莲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创浙江省3A景区村庄的建设,除了村庄环境整治外,还新建了荷花池、木头游步道、银河生态园农家乐、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项目,被评上了浙江省3A景区村庄。(记者 刘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