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1岁 | ||||
|
||||
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1岁、新建医疗卫生项目107个、全年建成投用床位3690张、核酸检测机构增至50家、建设城市检测基地4家、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100多万人份……1月7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去年,全市卫生健康领域虽然面临的风险、挑战非同寻常,但依然交出令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我市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100多万人份 面对全省疫情最复杂、防控难度最大的严峻挑战,去年全市9万多名医疗卫生工作者日夜奋战70多天,其中3000多人进入隔离病房、37人驰援武汉,12小时内完成检测,24小时内完成流调,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为最大限度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奋力夺下“三个十天”的攻坚任务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卫健部门又选派近万名医护人员护航复工复产复学复市,承接22架境外航班服务任务,监测大型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869家,设置医疗机构环境监测点275个,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安全线。 当前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市卫健委在疫情防控方面又有哪些举措?记者了解到,我市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应对能力持续提升,核酸检测机构增至50家,建设城市检测基地4家,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100多万人份。在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方面,组建温州市救治后备医疗队和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储备监测、防护、治疗等医疗物资,全市负压救护车可达76辆,规范设置发热门诊31家。 在此基础上,强化监测预警能力。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机场车站、农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公共场所“亮码(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冷链食品及外环境监测,实行应检尽检、适时抽检。此外,创新构建“大数据+卫健+疾控+公安+基层”工作机制,上线互联网医院28家,实现核酸检测结果查询、共享互认,推广应用“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指挥工作平台,为支撑重点人群排查、密接人员追踪、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年建成投用床位3690张 随着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温医大附二院瑶溪院区、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瑶溪院区、瑞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大楼等先后建成投用,去年全市医疗卫生新建项目107个(投资概算149亿)、续建项目28个,市六医二期扩建工程等33个新建项目开工,全年建成投用床位3690张。 在疾控和急救能力建设方面,我市疾控机构增编133人(市级78人),救护车增至221辆。推进31家发热门诊规范化改造,市本级紧急采购6台方舱CT和1台移动车载CT。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眼谷、基因药谷、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投入使用,我市医学高峰建设实现了“开新局、建高地”。而5家市属医院与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94家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健康数据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深化医改、推进健康温州建设的重要支撑。去年,市卫健委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市健康数据共享平台覆盖全市294家医疗卫生机构,年预约挂号量达800多万人次,医学影像云平台日均调阅3万余次;5G云诊疗平台覆盖医疗机构112家,“互联网+健康养老”覆盖全市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就医高度协同,加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此外,我市还率全省之先实现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两卡融合 一网通办”,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领卡人数超过150万人,仅药店日交易量就超过6500笔;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最快15分钟一站式办齐,诊所全流程“一件事”审批从40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率先实现“用血报销不用跑”,医护人员注册等有关事项“全程网办、零次跑”。市级卫生审批窗口曾连续两年获市“十大满意窗口”。 在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方面,卫健部门还实施“看病少排队”等35项跑改举措,门诊和病房智慧结算率分别达82.21%和79.75%,“医后付”“刷脸就医”和电子发票推广县级以上医院覆盖率均达100%,市级医院高峰时段排队时间从12.77分缩短至2.48分钟。 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1岁 为服务好“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婴幼儿照护机构47家1639个托位、医养结合机构31家,每千名老人康复护理床位达4.26张;完成流感疫苗免费接种100011例、大肠癌筛查17109例、窝沟封闭78900例,民生实事项目均超额完成,明眸皓齿、婴幼儿照护服务全省示范。 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去年市本级和乐清、瑞安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复评,新培育国家卫生乡镇27个,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1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记者 李杨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