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微改精提”行动多点“开花” | ||||
|
||||
渔潭村(改造后) 渔潭村(改造前) 龙溪艺术馆(改造后) 龙溪艺术馆(改造前)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改造后) 山根小村(改造前) 满谷清泉、绿涛涌动,古建与洋楼共生,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俨然城市桃源;水田块垒分明,火炬巍峨伫立,红色文化与江南韵味相融的风韵,让渔潭村焕发生机……在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的瓯海区,城乡面貌正悄然蝶变,死水变清流、农舍变民宿、荒地变公园、废旧厂房变艺术馆等“变形记”正不断上演。 今年以来,浙江发布《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全省推出省市县三级试点,推动各地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旨在实现旅游业主客共享、推动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温州市瓯海区第一时间响应,由瓯海区文广旅体局联多部门编写出台《瓯海区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文旅融合角度破题,让老城旧村焕新颜,成为热门文旅目的地。 “文化绣法”催生文旅新空间 从市区驱车,仅约十来公里车程,可到达瓯海区茶山街道西南面的山根音乐艺术小村。漫步村中,烟波浩渺,野径繁花,一幢幢具有不同年代特色的建筑环绕,仿佛走进一座“活态建筑博物馆”。 2016年,山根村被纳入瓯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并顺利完成100%整村签约。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南塘大道穿村而过,在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让整村开发有效利用的土地较少。为破解这个瓶颈,瓯海区首次将“PPP”模式运用到整村改造中,把村内131幢不同时期历史建筑一体纳入项目方案,采用“土地+实物建筑”出让方式,由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山根村项目,探索“旅村融合”“拆整融合”的改造方式,使乡村旅游、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交集,催生城中村改造新模式。 “‘微改造、精提升’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保留旧村落原始肌理和老建筑历史风貌。”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斌坚告诉记者,山根村历史建筑遗存丰富,却因破败老旧、无人问津,为让建筑散发原本的文化魅力,他们对原有的7幢明清建筑、4幢民国建筑、120幢上世纪60-80年代建筑进行改造提升,以绣花般功夫打造“活态建筑博物馆”,同时新建部分建筑,提升基础设施、治理环境,进行空间环境再造。人们看到,破败的民房植入非遗元素被打造成了古色古香的民艺馆,水泥路铺上青石板成为记忆中的江南小巷……一套“文化绣法”,让小村面貌摇身一变成为以“音乐艺术”为主题的旅游核心目的地。目前,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已列入省级“微改造、精提升”单项试点。 文与旅相融合,才能成就“诗和远方”。无独有偶,位于泽雅源口村龙滩公园的泽雅龙溪艺术馆,由农贸市场“微改”而成,是一座以当地“国保”四连堆造纸坊为设计理念打造乡村非遗艺术馆,现已成为向公众展示泽雅山水文化的重要窗口;位于仙岩街道的渔潭村,作为浙南火炬的点燃地,则以“江南村落、红色圣地”为定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提”建筑外墙、园路铺装、绿化改造等,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集中打造共浙南一大会址、浙南广场、革命火炬、渔潭暮耕、美丽田园、家庭农场、民宿经济等多个亮点的红色旅游村……“文化绣法”成为瓯海“扮靓”全城、促进文旅融合的制胜武器。 “微改精提”引领“共富”实践 如今,实现华丽嬗变的渔潭村已成功创成AAA级景区村,并入选第四批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风景变美了,游人也多了。“‘微改造、精提升’的效果不仅是城乡颜值跃升,也已开始转化为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村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最终目标。”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鹤表示,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瓯海区着重运用红色赋能、艺术引领、传统复兴三把“金钥匙”,聚力打造共同富裕文旅模式的“瓯海样板”—— 渔潭村依托“红色文化”,开发“红”与“绿”相融的文化之旅,提升红色场馆,再造田园景致,发展特色观光农业,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不仅如此,当地村民还能共享土地整治成果,通过整治新增水田,复垦建设用地,实现增收。渔潭村成为温州市四区中唯一获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优秀项目。革命老区建设和共同富裕愿景同频共振。 在瓯海西部泽雅镇,四连碓造纸作坊群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纸源、水碓坑、外水良、垟坑等4个行政村,围绕传统复兴,开发研学主题,擦亮古法造纸和寓言文学两张国字号“金名片”,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手段,力促“村域型”未来乡村创建。“一个人来村里研学能增加5元钱收入,一年如果有10万人来到我们纸源村的话,村里就能增加50万元收入。”泽雅纸源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林美滋滋地说,这还不包括盘活闲置民居建成艺术民宿等项目增收。他还告诉记者,包括纸源村在内,周边几个过去因产业单一而人员流失严重的村庄,如今正在蓬勃发展,还吸引了大批创业青年从城市来到农村创业,以泽雅风景、非遗、美食和农特色产品为内容从事培育电商和直播等新兴业态。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以艺术为引领,通过植入文创体验、高端商业、时尚设计等业态,在短短1年里,新增500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与周边居民就业。另一方面,瓯海区通过出台“新政十条”等政策重点扶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55名华侨“创梦”山根;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创特色,小村实现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同时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开发建设社区综合大楼,并利用边角用地建成山根停车场等,通过公开招租,为村集体年均增收近180万元。 在瓯海,“微改造、精提升”的成果不仅彰显于越来越美丽的风景中,也在城乡居民日渐丰厚的钱包里,更在老百姓与日俱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里。镌刻千年城市记忆,而从未停止阔步迈向现代化的瓯海,正不断加深“绣花功夫”,撬动文旅融合新篇章,致力营造景美人和、主客和谐、共同富裕的幸福图景。(记者 程潇潇 通讯员 戴伟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