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电动车综合治理赋码8938辆 | ||||
|
||||
执法人员上门指导注册赋码工作。 11月11日记者从瑞安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自“浙江e行在线”平台上线后,瑞安全面梳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难点,已排查指导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生产、销售、维修、回收点完成上线注册数356家,赋码8938辆,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全生命周期“一码统管”。 在瑞安市区一家电动车行内,陆续有市民前往选购新车。销售人员正在为消费者办理上牌手续,他登录“浙江e行在线”平台,扫描车架和电池的二维码后,再用“码牌合一”App办理。销售人员表示,所有车出入库都要扫码,信息透明度高,监管严格,虽然商家在操作上麻烦了一些,但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人车安全更有保障。正在选车的黄女士用手机扫了扫车上的二维码,车辆品牌、出厂日期、电池容量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如今用手机扫码就可以溯源电池和车架的质量信息,买车更安心了。” 据了解,“浙江e行在线”平台上线,赋予了电动自行车官方认证的身份证“浙品码”,通过为车辆赋码实现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回收全生命周期“一码统管”。“销售单位必须通过该平台对所有库存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完成赋码,无码车辆一律不得销售。”瑞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介绍,消费者网购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也需赋“浙品码”后才能上牌,购买时务必核对车、电池是否标配销售;所有车辆登记上牌前必须对赋码车、电池进行扫码绑定,绑定不成功将无法登记上牌,需经销商进行重新更正赋码,无牌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上路。 改革创新,民生是落脚点。如今电动自行车不管是车架还是电池都有了专属“身份证”,销售点、维修点都能按照距离顺序罗列。据悉,“浙江e行在线”平台将进一步升级,在上路行驶、充电桩充电等多个场景探索“以芯智控”模式,让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更方便、安全。如通过接入智慧充电和共享充电数据,平台适时感知充电风险隐患,有效预警联动,消除火灾隐患;集成卫星定位系统或物联感知技术,结合“电子警察”,适时精准监测闯红灯、骑快车道、逆行、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规范骑行人行为。 瑞安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赋码“回头看”检查,加大打击力度,严查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虚假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擅自改装组装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 (记者 鲍南南 通讯员 李武 孙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