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实录
温州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1- 11- 16 16: 4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主题

发布温州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关情况

二、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10:30

三、发布地点

温州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  健

温州大学党委书记  谢树华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赵  敏

五、主持人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魏平生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温州大学是我市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合并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组建新温州大学,至今已18个年头。

2021年10月26日,温州大学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温州大学的办学水平又迈上了一个崭新台阶,建成了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温州市副市长张健,温州大学党委书记谢树华、温州大学校长赵敏,请他们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温州大学校长赵敏介绍温州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情况。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敏: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文件(学位〔2021〕13号),温州大学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浙江省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所,其中杭州11所,宁波(宁波大学)、金华(浙师大)各1所,温州有2所(温大、温医大)。这是温州大学继2019年成功迈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温州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温州市打造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温州”品牌迈出的坚实一步,折射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高等教育日益增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温州大学,向百忙中拨冗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温州大学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州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温州大学集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各项准备和申报工作。可以说,温大申博既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良好的办学环境作为保障,也需要扎实的办学实力作为支撑。

从办学环境来看,温州大学成功申博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天时”,是指建设教育强国、高教强省的有利时机。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部署。“地利”,是指温州良好的办学环境。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并将“推动温州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事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在人才住房、土地保障、编制配置、发展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保障。“人和”,是指校内外各方的鼎力支持。历年来,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世界温州人等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温州大学历任领导和数代温大人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办学实力来看,温州大学已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社会声誉良好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温州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殷殷嘱托,遵循“一个定位明方向、三大目标聚人心、三项改革促发展、四大建设强内涵”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学治校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100余人,专任教师1311人,其中博士占比65%,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31人,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建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29个,以第一完成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50项。在最近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州大学教师同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浙江省高校第2位(仅次于浙大)。学校在最新一期全球大学/机构学术排名榜中,列全国高校第84位、浙江省高校第4位(含浙大)。

这次申博成功,实现了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从无到有、“零”的突破,开启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崭新征程。学校将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围绕《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温州市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目标,进一步彰显师范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华侨教育的办学特色,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力争在“十四五”末进入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与重要支撑。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新时代、新起点、新目标,对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温州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校上下将保持奋勇争先的干劲、勇立潮头的冲劲、环复坚持的韧劲,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谢谢赵敏校长,下面开始提问。

温州日报记者:温州大学在这么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学校特别是化学学科有什么优势?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敏:本轮申博成功,温州大学在办学实力、学科建设上优势凸显。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办学区位的优势。学校拥有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有国家级人才31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8人。学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向社会各界输送了24万优秀毕业生,凝练形成师范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温州市72%的名校长、53%的省特级教师和55%的省市教学名师;温大的创业教育也被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之一。创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31个。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50项。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在能源化学、材料、生态环境、智能制造、电气电子、岩土工程、传统文化、民营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显示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化学学科是浙江一流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5/1000,在全球ESI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自然指数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全国前100。办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Carbon Energy》,在能源化学、笔用材料、氟材料、夜光材料等领域的有较强影响力和显示度。建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中国轻工业制笔材料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培养和成就了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知名企业家等一批杰出人才。

网易新闻记者:温州大学申博成功,标志着学校办学历程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温州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温州大学党委书记谢树华:温州大学成功申博,标志着学校已经翻开新的办学篇章,进入大有可为的发展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从办学地位来看,这是学校成功迈进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业已成为浙南闽北赣东最具综合实力高校的新阶段。从办学层次来看,这是学校成功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而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的新阶段。从办学使命来看,这是学校全面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新阶段。

进入新阶段,温州大学的发展目标主要围绕“更高水平、更具特色、更有作为”三个关键词。一是更高水平的发展,主要是指温州大学要努力建成浙江省高水平大学,跻身全国地方高校第一方阵。二是更具特色的发展,主要是指学校要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建好优势特色学科,打造高峰高原学科。同时,还要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推动创建以侨为特色“省部共建”高校。三是更有作为的发展,主要是指温州大学要坚持把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突出抓好重大平台深度融合、重点产业深度对接、重要决策深度参与,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之声记者:据我们了解,学校现已有3500余名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在读,下一步如何发挥这些高层次创新人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敏:温州大学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校硕士研究生3500余名,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余名,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95人,这些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温州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温州大学在全市建有9个研究院,今年7月,又与瑞安市合作成立了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下一步还将建2个科技创新研究院,并在温州若干区域建立更多温州大学研究生分院,通过把研究生派驻派驻这些科研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研究做在实践中,成果转化行业里”的理念,汇聚服务地方的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温州商报记者:站在新的起点,温州大学在服务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备哪些新优势?

温州大学党委书记谢树华: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温州大学在服务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备“宽度”“厚度”“温度”三大优势。有“宽度”,是指学校学科建设涵盖了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理工十大门类,具有服务温州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各类创新要素;有“厚度”,是指学校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具有服务温州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强大人才支撑;有“温度”,是指温州大学温大姓“温”,温州市委市政府是温大的“衣食父母”,温大是温州人民的“子弟兵”,具有服务温州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强烈使命担当。

当前,我们正在谋划制定《温州大学服务温州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弘扬、教育支撑、民生服务等5个方面30条行动举措,全方面参与温州市“五城五高地”建设,努力让智慧之光穿透大学围墙,在融入温州中增强办学实力、在服务发展中彰显使命担当。

新华网记者:温州市政府未来将如何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温州高等教育事业建设发展?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健:感谢新华网的这位记者,非常欢迎今天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重视、关怀、指导、帮助下,在全市人民和全体温大人的热切期盼中,温州大学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学科被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温州大学是温州人值得骄傲的大学。办学88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温州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呈现出温大与温州的发展相伴相随、互助并进、共生共荣的生动局面。进入新时代,温州市“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更加要依托温州大学等在温高校作用的发挥。

我们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殷殷嘱托,全力支持温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将在改善办学条件、激励科研研发、促进教师成长等方面提供更优的保障,创造更优的环境,集中资源和力量,为温大的发展创造一流的条件,努力地推动温州大学在温州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归纳为三个助力:

一是要助力温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希望温州大学要聚焦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所需,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新的起点,突出重点,持续地推进学校高水平学科的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力争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内涵发展、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助力温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是助力温州高层次人才高地的建设。区域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的驱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是人的进步。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和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GDP在全国列前30强城市,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撑。希望温州大学主动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充分地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释放人才的“虹吸效应”,助力温州快速实现人才的集聚裂变,形成“百万人才聚温州”的良好生态,助力温州打造成为浙南闽北赣东人才高地。

三是助力温州科技创新全面振兴。高校是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的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温州市将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希望温州大学充分汇聚温州创新联动新势能、改革开放新动能,广泛地开展学城联动、校企联盟,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有效助力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和“五城五高地”建设,为温州全力打造“创业之都、创新之城、创富之市”提供“温大智慧”。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