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经济信息
我市加快推进海河联运常态化规模化运行
发布日期: 2021- 11- 25 08: 1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日前,丽水青田港—温州港集装箱船舶海河联运试航成功,意味着温州正式启动海河联运已迈出重要一步。下一步,市交通港航部门将加快推进全市海河联运常态化、规模化运行,进一步发挥温州港作为浙江海港南翼重要枢纽港的作用,助力全省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试航采用1000吨级海船“桥洋8号”,装载60个20尺集装箱,于当日上午8点半从温州状元岙码头出发,在下午3点半左右抵达青田温溪港区。次日,“桥洋8号”装载60个标箱,共计1500吨砂石、五金等从青田港返回,到达温州港后,根据货物发送目的地,换装至其他海船,沿着16条内贸航线、8条外贸航线和若干外贸支线去往国内外,完成海河联运。“桥洋8号”也因此成为瓯江航道丽水至温州段通航以来最大的海船和仅有的集装箱船。

值得一提的还有,试航中,我市交通港航部门、海事局等单位同步实地测量了航路上所有桥梁的相关参数,验证了“桥洋8号”等船舶航行于温州港区至青田温溪港区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温州港主营业务向外海三大深水港有序转移集聚,传统瓯江港区及瓯江流域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外港与腹地的联通更多依赖公路疏解,并不利于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物流降本增效。为大力建设温州都市区、加快瓯江上游航运复兴、助力腹地经济发展,今年我市做出发展丽水青田港—温州港海河联运工作的部署。

据介绍,砂石料行业已成为青田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该县有建筑石料矿山15家,46家制砂场,全县制砂场的年加工能力达5000多万吨,但砂石料出运一直是青田砂石料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地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帮助砂石料进入长三角市场进而走向全国,以破解其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温州、青田两地的积极沟通和对接下,两地对在瓯江发展海河联运模式达成共识,即青田砂石料通过1000吨级海船运输至温州,过驳到万吨级的大船,再由大船运输至上海、江苏等地,未来在瓯江口航区划分调整申报工作落实后,将以内河船替换海船,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悉,在此次丽水青田港—温州港海河联运试航的基础上,我市近期将开展桥梁通航论证及海河联运政策研究,谋划瓯江上的桥梁防撞能力改造提升,力争丽水青田港—温州港海河联运早日正式开通。远期,还将在自卸砂船海河联运、海河联运船队组建、瓯江口遮蔽航区申报调整为相当内河A级航区等方面实现突破,助力温州港港口吞吐量大幅提升,覆盖腹地进一步拓展。(记者 夏晶莹 通讯员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