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图片信息
“对标达标”:温州居全国榜首
发布日期: 2021- 11- 05 14: 14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对标达标”促进我市锁具产业飞速发展,图为威瓯希锁具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标准化作业。

日前,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日常办公室发布《“对标达标”提升行动蓝皮书2018-2020》,包含城市综合评价、业态(产品门类)综合评价、企业综合评价、第三方机构综合评价等四大评分体系,温州以81.84分的综合评分位列全国186个参与城市之首。

据悉,自“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温州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品质升级,截至10月底,我市累计发布对标技术方案271个,3289家企业的4822个产品实现精准对标,出具第三方证明864份,各项数据均位列全国前三。

标准研制促成效

打造温州“对标达标”样本。温州作为首批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将“对标达标”作为承接浙江省标准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支柱,在全国率先出台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纳入多项改革新政。

“通过落实奖补政策,全市各地均将对标达标列入技术创新奖励,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中予以优先安排。”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确规定对当年新获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浙江制造标准立项,牵头完成标准制定的企业分项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搭建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标准研制、壁垒应对等服务,搜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1300多份,编制38个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并发动102个行业协会搭建共治平台,协同龙头企业共同分析产品性能,研制先进标准技术方案。

此外,我市还全面推进“标准化+”领航行动。由工业领域向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延伸。目前,已有12个国家级项目、141个省级项目、237个市级项目建设通过验收。

特色产业走前列

围绕新兴产业实施标准培育清单,由点到面地持续推进。据悉,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乐清小型断路器、永嘉阀门、瓯海眼镜、鹿城皮鞋、瑞安汽摩配等对标达标走在前列的特色产业。

据介绍,眼镜是瓯海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该区现有规上眼镜企业百余家,近年来,瓯海眼镜产业集群产值超145亿元,占浙江省眼镜产业集群产值的70%。通过“对标达标”,瓯海眼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规上企业采标率达95%以上。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加大,乐清电气产业依然保持着正增长的势头,总产值达1134亿,相关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并新增3家上市企业。

截至10月底,乐清全行业共制定对标技术方案10多个,共有386家企业的897个产品实现了对标提升,对标企业和数量在全国领先。近年来,乐清市已有363家企业参与了839项各级标准的制定修订。其中,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37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30项,主导制定“浙江制造”产品标准39项,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51项。

企业争做领跑者

对标达标一直是技术进步的永恒主题。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温州制造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温州制造”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对标达标”促进温州企业向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看齐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5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7个,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个、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8个。积极开展“浙江制造”标准研制,去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82个。

“通过对标达标行动,我市锁具产业也向智能、集群、高端、品牌化飞速发展,并成功取得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智能锁产业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项,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行业产值连续3年稳定增长;正泰集团对标北美UL标准,就有关产品进行改进,通过UL认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永嘉伯特利阀门公司经对标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闸阀、截止阀等重点产品密封性能、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近3年产值增速保持在25%以上。(记者 鲍南南 通讯员 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