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公布 全省10个温州占了2个 | ||||
|
||||
浙江省首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近日发布,全省共有10个案例入选,其中温州占了2个。我市入选案例来自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和温州道尔顿小学,具体做法和经验将在省内推广。 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本学期参加托管学生2660人,占比96%。该校实践案例《课后托管:“1+2+N”模式的新实践》主要介绍课后托管的做法。“1+2+N”指的是学业整理+阅读与运动+多元课程、缤纷社团,即让学生养成天天整理学业的习惯,坚持阅读与运动,在多元化个性课程和社团中培养爱好、发展特长、发现更多可能的自己。为了丰富“N”,该校两个校区外聘教师开展25门课程,课程类型以体艺为主,参与外聘教师课程学习的学生近600人。外聘教师主要为社会素质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仙岩钩花、瓯海米塑、瓯海南拳、瓯海黄杨木雕)、小水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专业教练、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外籍老师等。由西班牙籍外教执教的非洲鼓、足球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 温州道尔顿小学实践案例为《“合同作业”:构建培养自主学习者的作业新体系》。为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创造力,改变家长密切监督、老师不断催促的现象,该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合同作业”体系:在师生约定同意的前提下,以“合同”的形式,整合一个周期内的各项作业任务,由学生自主规划和管理作业任务。在相同的目标下,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分层作业,或者符合他们兴趣的自由作业,直到彼此一致同意这份“作业合同”上的全部内容。在表达意见和同意的前提下,学生在合同的承诺语后郑重签名,签名即意味着对作业内容的认可和对作业责任的承担。约定的过程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尊重,减轻了学生的抵触和情绪负担。(记者 曾云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