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温州数字化改革 > 县(市、区)动态
省竞跑者点赞 | 乐清市、平阳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完善旅游景区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 2021- 12- 14 16: 25 浏览次数: 来源: 浙里改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不断完善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服务体系,涌现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近日,省竞跑者点赞:乐清市“强服务、重管理”推动雁荡山景区焕发新活力;平阳县提升“省一大”会址撬动全域“红色+”旅游经济。

乐清市 “强服务、重管理”推动雁荡山景区焕发新活力

营造舒心游览环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慢行步游系统,实现人车分流,有效改善景区交通运行环境。在雁荡山动车站、集散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咨询服务处,配置购票、行李寄存等便民服务。实施景区“一票制畅游”,游客在旅游集散中心购买套票即可乘坐景区公交畅玩全部景点。

二是加大环境整治。推行景区重点道路保洁服务外包,成立专业化保洁队伍,全面落实景区道路、旅游厕所的环境卫生检查考核制度;大力推行景区垃圾分类,设立自动垃圾分类驿站,设置四分类垃圾桶1000余个;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座,创成3A旅游厕所8座。

三是打造亮点景观。因地制宜开展微改造,如针对灵峰景区入口环境脏乱、改造涉及村户较多等情况,创新“借地造景”思路,与村民签订10年土地租期协议,将景区入口打造成为“缘分花海,情定灵峰”爱情主题景观,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打造丰富文旅业态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将景区内5家较大规模的国有宾馆资产整合收购、统一改造,打造景区高端酒店群。与曲江文旅、欢瑞世纪合作,建成投用建国房车酒店一期,打造房车住宿“新模式”。

二是丰富旅游品牌。打造曲江书屋、雁荡夜市、文化演艺广场等旅游新品牌,先后举办中国·雁荡山水上嘉年华系列赛、夫妻文化节等大型赛事与节庆活动。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整合周边乡镇文旅资源,打造6条红色旅游线路,截至2021年10月,累计吸引游客超82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6100万元。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出版《雁荡文踪》《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等系列丛书,讲好雁荡故事。推进真际寺、净名寺两大寺庙恢复重建,融合田园设计与传统技艺,修建“净名禅悦”禅院小筑,以禅文化吸引游客打卡游玩。

数字赋能智慧景区

一是打造“智慧管理”数字大脑。打造“5G+”智慧景区数字大脑,建设数据中心、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大数据分析四大模块,归集8个部门近千项数据,实现对重要景点、游客流量、交通状况、空气质量等全天候监控和智能化分析。

二是构建“智慧感知”管控体系。构建AR管控平台,搭建500多个高清监控,集成智能安防、人脸识别、预警处理等功能,截至2021年10月,已利用违停抓拍预警系统劝离违停车辆1211辆,抄告170辆。

三是提升“智慧服务”便捷体验。实现游客中心wifi全覆盖,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一键查询网络订票、导游服务、智慧停车等信息,提前制定旅行计划;通过VR/AR、AI、5G等数字化技术,打造云端景区地图,实现各类景观、展览活动、非遗文化在线上的虚拟游览与互动交流。

平阳县 提升“省一大”会址撬动全域“红色+”旅游经济

全方位提升品牌硬度,打造“学游融合”红色旅游

一是赓续红色根脉。着力把“省一大”召开地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举办“浙南革命斗争史”理论研讨会,邀请曾山、刘英、粟裕等革命先辈后人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百年初心路 红都凤卧行”重走红军路活动,累计接待1.3万余人,承接全国各地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班次155个,培训学员1.4万多人次,培训人次同比增长30%。

二是打造红色旅游IP。组织开展“省一大”召开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举办“红色根脉红动浙江——2021年千万游客寻访百年百景启动仪式”,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打响平阳“浙南红都”红色旅游品牌。

三是打造精品项目。坚持“一镇一特色”,打造平阳特色民宿IP,引入凤林园、霂野、临水居等酒店精品民宿6家,创成105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20个),有效促进“漫游”产业融合。

高标准提升景区服务,打造“便民智慧”红色旅游

一是提升便捷度。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增设第三卫生间、急救箱、雨伞租赁等便民服务,提供充电宝、矿泉水等自助服务,常驻3名以上讲解员提供免费讲解服务,截至2021年10月,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5831人次。

二是提升科技感。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搭建红色VR展馆系统,实现720°实景漫游,游客可通过触摸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游览更立体完整。

三是提升参与度。开通线上公众号AR平台,全景展示景区面貌,提供语音导览租赁,实现“一图一音”自主游览,扫一扫了解人物红色故事、观看AI电影、点唱红歌,促进红色基因传承。截至2021年10月,累计扫码点击达4689次。

精准化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产业共富”红色旅游

一是建立红色研学基地。针对青少年、儿童红色基因培育,打造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设“重走红军路”等系列研学活动。截至2021年10月,共接待370多个团队近7万人次。

二是做长红旅服务链。串联山门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鳌江镇县委机关驻地旧址陈列馆等全域红色景点,制作全域红色旅游资源“一张图”,推动全域红色旅游资源共享共建。

三是做足“红色+”文章。探索“红色+生态”“红色+古村落”“红色+会议”等产业融合形式,促进红色旅游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共接待游客47.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切实把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