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温州 > 温州年鉴 > 2020 > 生态环境
环保管理
发布日期: 2021- 03- 25 10: 5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地方志 字体:[ ]

概况   2019年,温州市进一步完善美丽温州建设考核、督查、通报制度。将美丽温州考核重点工作列入温州督考平台,按照“季度通报动态督考+不定期通报单项重点工作”的方式,累计印发4期通报。制订《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大督查行动方案》,针对推进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开展督查2次。泰顺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永嘉县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洞头区打造陆海统筹生态共治的海岛“两山”实践样板在生态环境部《让中国更美丽》展播;新增“云水小岙”“农情龙湾”“悦来呈店”等14个美丽温州提升工程。2019年“龙湾区凯立德化工有限公司氢氟酸储罐泄漏”事件被省生态环境厅定级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全年发生数量与上年持平,没有较大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

环保机制改革深化   2019年温州市以“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优化环保审批营商环境,简政便民、高效服务。持续推进“空间、总量、项目、许可”一体化管理,高质量编制“三线一单”管控方案,深化“规划环评与区域环评”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行政许可事项责任分工,严格项目环境准入管理与环评服务协同推进;探索排污许可系统和执法平台数据共享,扎实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为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和“一证式”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规范化管理改革,帮助全市2万余家企业解决环评审批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环评编制费用较改革前节省50%以上,有效提升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取得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赢的良好局面。

重点行业整治   2019年,温州市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整治13506家,其中规范提升企业4975家,建设配套污染物处理设施,处理设施建设率由整治前的13%增长至93%;关停淘汰企业(作坊)8325家,“散乱污”现象有效扭转;推动建设环保小微园区13个,已入驻生产企业206家。组织编制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3个行业的企业污染整治提升技术指南,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各环节废气收集(无组织排放)工程方案、废气输送管道设计、终端废气治理技术选择、排放口规范、设施运行维护、原辅材料台账记录等提出了具体的、数量化的要求。每周安排人员到各地开展现场调研,与基层工作人员、第三方治理机构、企业主讨论研究,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明确技术路线,提高整治效率。

环境监管与执法   2019年,温州市环境执法工作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持续组织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环境执法,市执法队、平阳分局、乐清分局获得全国2019年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全市立案处罚1006件,罚款10296.2万元,连续两年罚款额破亿。查处五类配套案件249件,其中移送公安81件,刑事拘留34人,行政拘留39人。

环境信息化建设   2019年温州市根据智慧城市建设总体部署,建设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温州“智慧环保”综合系统。完成一期基础建设项目,建成中心2个(环境数据中心、环境监控中心)、应用门户2个(公众参与门户、政务内网门户)、系统3个(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前端感知系统),实现省、市、县环境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环保信息管理应用平台,为全市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按照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以智慧环保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展美丽水乡“云管家”平台建设。根据省生态环境厅业务协同管理要求,结合钉钉应用初步完成治水督查全流程掌上APP建设,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持。

环保科研   2019年,温州市组织实施“基于化学-磁混凝沉淀和诱导结晶的含氟废水处理与氟回收技术”等14项污染防治领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安排市财政科技资金76万元,涉及工业废水废料处理处置技术、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分类智能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已完成通过验收的市级环保科技项目8项,部分项目取得实际成效,为全市环境保护及治理适用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经验。进一步完善温州市工业污染治理技术数据库,在前期完成温州市工业废气、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子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温州市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子库,提高土壤治理的技术水平,推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完成温州市城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生态痕迹库建立及应用研究,建立温州市城区重点工业行业VOCs生态痕迹库,并在龙港印刷包装园区、平阳家具园区等开展试点应用研究,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VOCs污染识别、追踪、监管等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   2019年,温州市各级环境监测站按照省生态环境厅下发的监测工作要点,完成全市水、气、土壤、声、辐射等环境质量要素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生态遥感解译及地面核查、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入海(河)排污口监测、自动监测设备比对检查监测、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等工作。全年获得监测数据233385个(未包含水、气自动监测数据),其中环境质量水质监测数据106949个、环境质量大气(包括酸雨)监测数据29883个、环境质量噪声监测数据27926个、污染源监测数据55061个、国家网采测分离样品水质数据13566个。开展“二污普”与“四经普”的入户调查对象名单比对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动态增补污染源普查对象2300个,得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表扬。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污染源普查国家级试点工作验收。

环境宣传   2019年,温州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系列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全年组织媒体集中采访20余场,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执法十大典型案例、“五水共治”工作等新闻发布会6场,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回应群众关切。连续9年策划组织温州“生态文化月”活动。鼓励生态环境设施联合环保组织共建结对,加强讲解、志愿服务等队伍和阵地建设,打造了公众生态实践基地21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集群建设。已创成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省级绿色学校201所、市级绿色学校429所,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6家、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78家,形成遍布全市的绿色创建网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