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服务管理 | ||||
|
||||
概况 截至2019年6月30日,温州市流动居(暂)住人口总量363.24万人,其中男性214.53万人,占59.06%;女性148.71万人,占40.94%。全市实发居住证9.2万张。流口总人数比2018年(3487269人)增加14.51万人,同比增长4.16%。 流动人口分布 2019年,流动居(暂)住人口居住在较多的县(市、区)有:乐清63.72万人,占全市的17.54%;鹿城63.10万人,占全市的17.37%;瑞安58.19万人,占全市的16.02%;瓯海56.55万人,占全市的15.57%;龙湾45.55万人,占全市的12.54%;永嘉27.40万人,占全市的7.54%;苍南21.33万人,占全市的5.87%;平阳20.42万人,占全市的5.62%。从全市流动人口分布区域看,温州市有62.85%的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四区二市,特别是在市郊结合部的流动人口聚居区,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当地的常住人口数量。全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为1:0.44,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倒挂的有瓯海和龙湾区,分别为1:1.34和1:1.22。全市流动人口居留日益稳定,主要居住在温州市经济发达区域,期限以居住半年以上为主。 流动人口文化程度 2019年,温州市流动人口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全市流动人口初中及以下学历268.76万人,占73.59%,同比下降9.87%;高中及以上学历53.68万人,占14.70%;本科以上学历3.33万人,占0.91%。相较于2018年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9.44万人,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增加10.23万人。 流动人口年龄构成 2019年,温州市流动居(暂)住人口中,适龄劳动者占绝大多数,尤其年轻人居多。全市共登记16至44周岁流动人口230.99万人,占总流动人口数的63.25%,较上年增加5.08万人,同比增长2.25%;45至59周岁93.14万人,占25.50%,较上年增加11.68万人,同比增长14.33%;60周岁以上7.58万人,占7.58%,较上年增加1.07万人,同比增长16.44%;16岁以下儿童33.48万人,占9.17%,较上年增加1.05万人,同比增长3.23%。2019年总流动人口上升的趋势中,增加的主要是16周岁至59周岁年龄段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就业分布 2019年,从各类职业的人数来看,到温州的流动人口以务工为主。务工人员317.22万人,占86.86%;务农人员1.16万人,占0.32%;经商人员2.27万人,占0.62%;服务人员1.95万人,占0.54%;借读培训人员0.42万人,占0.11%;其他人员42.17万人(含16岁以下儿童33.47万人),占11.55%。 流动人口居住时间 2019年,温州市流动居(暂)住人口居住半年以下的有118.92万人,占全市的32.54%;居住半年至五年的有226.97万人,占62.68%;居住五年以上的有17.35万人,占4.78%。 流动人口居住方式 2019年,温州市流动人口落脚点仍以出租房屋、单位内部为主。居住在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238.5万人,占65.31%;居住在单位内部的流动人口106.6万人,占29.58%;居住在居民家中的流动人口2.75万人,占0.75%;居住在工地现场的流动人口10.03万人,占2.75%;居住在自购房的流动人口4.35万人,占1.19%;其他2.96万人,占0.42%。2019年,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居住单位内部宿舍的流动人口比例有所增加,居住在出租房的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流动居(暂)住人口来源地 2019年,从来源地看,温州市流动人口以省外流入为主,人数为330.72万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90.51%,同比增长5.33%。以省级行政区来源地总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前10个省份分别为贵州、江西、安徽、湖北、河南、四川、湖南、重庆、云南、福建,共309.98万人,占来自省外流动人口总数的93.73%。省外流入人数超过5万的来源地市有22个,人数最多的10个地市依次为江西省上饶市、贵州省遵义市、安徽省阜阳市、重庆市、江西省九江市、贵州省毕节市、河南省周口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徽省亳州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计105.27万人,占省外流入总数的33.65%。省内地市流入人口9.29万人,占流动人口总数(不含市内)的10.2%,以来自省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山区农村为主,流入人数最多的3个地市分别为丽水市(3.7万人)、台州市(1.5万人)和衢州市(1.4万人)。 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 2019年,温州市公安局人口支队开展流动人口“返流潮”调研统计、春节后流动人口流动状况抽样调查、流动人口排查管控“双月行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工程“百日会战”冲刺行动等专项工作,加大对各县(市、区)流动人口基础管理平安创建模拟扣分和对乡镇一级责任倒逼管理的力度。针对同住人员关系采集率较低的情况,强化后台系统比对力度,力促整改落实到位,突击提升薄弱环节。至12月1日,共组织10次平安考核;累计实地抽查流动人口1万余人,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率92.06%,信息准确率92.5%,新登流动人口同住人员关系采集率98.9%,居住出租房信息采集率100%。全市列管高危人员53943人,列管率占总流动人口总数的1.57%;重点高危人员打击790人,打击率21.72%。 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 2019年,温州市收到各地新居民积分入学接收申请14326份,同比增长21%;提供优质公办积分入学指标584名,同比增长41%。开展旅游、住房租赁补贴、信贷、免费体检、赠送图书等积分项目,参与新居民人数超5000人。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推广鹿城、瓯海、龙湾等地“一窗通办”“网上办理”做法,督导经开区启动推进积分入学工作,指导平阳、苍南县谋划开通网上积分平台,扩大积分政策覆盖面,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新居民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积分服务。 “旅业式”出租房管理模式 2019年,温州市公安局会同市法制办对《温州市居住房屋出租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加强网约房监管,按照“网约房房源100%上门核查”要求,指导督促各地开展核查,已完成首批网约房数据实地核查任务,确保“网约房”基础信息核查落地、采集到位、数据真实。至11月,全市核查网约房信息经省厅清洗后共计183家。 “两主一品”特色品牌 2019年,温州市公安局探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之路,推广“警会共建”“人房同管”“新居民自治”等社会主体自我管理新模式,着力构建“企业远程申报+微信公众号申报+手机APP申报+二维码扫描申报+温警在线”五位一体的自主申报体系和“大数据核验系统+人房掌中宝APP+智能门禁系统+人脸识别设备+10X研判工具”五位一体的智能采集研判体系。年内,全市通过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和两个“五位一体”信息化体系的运用,基本实现“智能防控多源采集”“自主申报多渠便捷”“自动比对精准补缺”的预期目标,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乡情警务”工作模式 2019年,温州市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老乡民警工作室建设和外警引聘工作,推出“五个百分百”工作目标和警务室星级建设,保证该项工作常更常新、稳步推进。督导各县(市、区)开展有当地特色的“乡情警务”,组建乡贤和事佬队伍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服务活动提升群众满意率等。全年建立乡情警务室20个,聘请外警18人,化解矛盾纠纷5600余起(其中劳动纠纷1500余起),协助2520名外来务工人员讨回薪金3040余万元;开展服务群众和企业活动3050余次,组织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28期。 关爱新居民 2019年,温州市公安局开展“护眼春蕾·爱心相随”关爱新居民子女活动,联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在炬光园春蕾学校、永中晨翔学校、新瓯学校慈湖校区开展“护眼”活动,为1928名新居民子女进行视力筛查。开展“金秋助学·伴你成长”关爱新居民子女活动,联合龙湾、永嘉在状元友谊学校、瓯北博闻学校为250名新居民子女学生慰问4.3万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会同温州市四川商会在龙湾聚英学校开展“关爱四季行”扶幼助教活动,向学校赠送6000余元的教学投影设备等。全市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惠及流动人口1万余人,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普法宣传、维权活动惠及流动人口近3万余人,平安返乡志愿活动惠及流动人口2万余人,参与志愿者3000余人次。加强与异地在温省级商会协作互动,联合开展服务活动。结合“3·15”“11·9”“六一”“12·4”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针对性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联合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温州之声”温州新闻综合频率,适时推出时长为30秒的关于新居民维权、积分制入学、普法宣传等内容共6期公益广告,每日8:00、19:30各播一次。开展2018年度温州市“十佳新居民”“十佳新居民企业家”评选活动,通过送奖上门、“温州新居民”微信公众号展播事迹等方式,展示流动人口良好精神风貌,形成创先争优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