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新闻发布会
温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1- 08- 06 11: 50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主题

温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发布时间

2021年8月6日(星期五)10:00

三、发布地点

温州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新闻发布厅)

四、发布人

市发展改革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林建波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陈斌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进光

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顾建林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陈明亮

五、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处处长、新闻发布处负责人  史宇翔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温州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把信用作为发展战略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设立“诚信日”的城市。今天,值此“8·8诚信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林建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斌,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进光,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建林,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陈明亮,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林建波通报温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林建波: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再过两天,就是8月8日,我市将迎来第20个“8·8诚信日”,首先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设立“8·8诚信日”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信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示范创建走过了信用建设的淬炼之路。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了完善的信用建设组织体系。建立了市信用温州建设领导小组、市信用办、县(市、区)信用办、市信用协会四个层级推进的组织架构,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先后制订涉及政务诚信、红黑名单发布、联合奖惩等20多个制度文件,强化政策集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市推进信用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奠定了扎实的信用数字化基础。率全国之先建成投用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市县共建、全面覆盖”的总体目标,围绕“采信”“管信”“评信”“用信”环节,形成以市级平台为总枢纽,12个县(市、区)子平台为节点的全市一体化信用平台,为全市34.6万家企业法人,1.4万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法人,79.2万家个体工商户,832万户籍人口建立信用档案。利用“信用温州”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等载体,线上、线下多渠道开通查询功能,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累计超4623万次,“信用温州”网累计访问量达到2.4亿次,有效满足了社会信用信息共享需求。

三是构建了完善的信用监管机制。按照省信用“531X工程”的总体要求,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信用业务协同方面,市县两级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医保服务、产业政策兑现等20多个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全面接入公共信用平台,建立起自动检索、触发、响应、反馈的信用应用协同工作闭环。目前已累计实施信用核查160余万次,对信用状况优良的主体实施容缺受理、加快办理等守信激励措施6.9万次,对信用状况不良的主体实施从严办理、不予办理等失信惩戒措施5490次,信用联合奖惩信息化、自动化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家政服务、医保等行业部门将公共信用和行业监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行业管理从“门槛管理”向“信用监管”转变,促进监管能效不断提升。如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开展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联合市人行按照评价等级对环境行为好和较好企业给予信贷优先支持;对环境行为较差和差的企业予以限制信贷投放,以信用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市医保局获批全国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医保基金监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定点医药机构分级管理和医保医师、医保药师积分管理制度创新,努力打造医保行业信用监管的“温州方案”。在“互联网+信用监管”方面,全市执法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对信用较差、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施严管和惩戒。今年以来,我市“双随机”应用信用规则率达到90.16%。

四是拓展了一批重点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管、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风险防控、行业监管、社会治理、其他政务事务和政府自身建设等十个方面的联动应用。如大力推广“信易贷”,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推广公共信用信息和人行征信信息“双查询”机制,为全市各类金融机构累计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核查服务超650万次。开发上线温州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融资对接、信用评价、风险预警、政策服务、不动产抵押登记、数据分析等功能,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实现贷款一次不用跑。目前已累计为2.4万家企业提供授信,授信金额765亿元,成功放贷615亿元,极大提升了融资服务效率,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推出温州个人诚信分——瓯江分,发布信用借阅、信用旅游、信用购物等8大类应用场景253个应用点,为守信市民提供优惠便利的信用服务,并与嘉兴、金华、湖州等地建立诚信分互认、信用场景互通机制,切实提升群众的守信获得感。目前,诚信分累计注册开通人数超过110万人,累计查询应用1700余万次。

五是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自2002年温州率全国之先设立“诚信日”以来,已连续19年不间断举办“8·8诚信日”系列活动,带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全面主动参与信用城市创建工作。通过信用温州网、温州道德馆、“网上诚信馆”、“诚信一条街”等线上线下载体,广泛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和诚信文化,将诚信理念植入百姓的内心深处。依托“最美温州人”等评选活动,树立诚信人物典型,传播诚信正能量,涌现了吴乃宜、谢岩斌、兰小草等一批诚信人物代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信用温州建设成效近百篇次。《温州市社会信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市民对全市社会诚信状况的满意度从“十三五”初期的69.3%逐年上升到2020年度的81%。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2017年,我市荣获“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并荣获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温州作为30个城市代表在2018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交流。2019年,“信易贷”工作受国家发改肯定并在全国信用建设工作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温州个人诚信分“瓯江分”上线试运行。2020年,长三角信用专题组例会在温州召开,温州“信用+家政服务”、“城市大脑”信用应用等场景作交流介绍。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深入贯彻信用“531X”工程,实施信用建设十大提升举措,打造信用温州十大特色品牌,“信用+风险防控”场景被评为全省信用数字化应用十大优秀案例,“信用+基层治理”列入全省试点。根据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温州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上升至第9位,较去年同期上升4位。

为庆祝今年第20个“8·8诚信日”,弘扬诚信美德,助力信用温州建设,接下来我市组织举办2021中国信用高峰论坛、启动诚信温商寻访活动、开展信用应用案例评选、发布诚信“红黑榜”、推广“瓯江分”信用惠民场景、亮晒信用承诺书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8·8诚信日”系列主题活动,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营造信用建设良好氛围,共同擦亮“信用温州”金名片。

主持人:谢谢林建波副书记,下面开始提问。

温州日报记者:近年来,温州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我想了解下,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温州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林建波:近年来,温州市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强化公共信用在行政、社会、市场领域应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以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80个城市营商环境测评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7个指标领域进入全国前20位。主要做法有:

一是以信用建设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信易贷”工作,通过向金融机构开放公共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增信。目前已经为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鹿城农商行、瓯海农商行等9家商业银行定制信用数据接口,为全市36家商业银行和22家小额贷款公司开设信用平台查询账号257个,累计为金融机构无偿提供信用查询服务超650万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公共信用信息创新推出银税互动、小微快贷、云电贷、小微资产受托代管等各类“信易贷”产品,全面提升信用贷款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时效性。

二是以信用建设提升主体办事体验。深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和无证明城市创建,对信用良好企业和个人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全省首创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所有产业政策奖励全部上网,申请过程全面实施信用核查,全过程“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对个别材料缺失的企业实行承诺审批制,通过容缺手段激发企业信用意识;依托“互联网+审批”模式,上线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将便民服务拓展至海外,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海外版。

三是以信用建设保障主体合法权益。畅通公共信用修复渠道,引导企业通过主动整改、履行法定义务等方式修复失信记录,降低失信行为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影响。在信用温州网站开设信用修复专栏,开通信用修复线上办理功能,举办公益信用修复培训班13期。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2家行政处罚主管部门采用媒体宣传、微信告知、上门服务、集中办理等各种便利措施,累计为我市2350余家失信企业实施信用修复,为失信企业再发展实现松绑,有效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中国网记者:我关注到,2019年温州正式启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请问陈斌局长,针对司法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温州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同时,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方面有哪些成效?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斌:温州中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终致力于服务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失信修复及退出机制。主要做法有:第一,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促进当事人诚信诉讼。通过邀请检察机关、关联案件债权人参加庭审,加强对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离婚析产、调解确认等重点高发领域案件的甄别,充分运用罚款、拘留、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拒不申报财产,以及规避、妨碍、抗拒执行的,法院“递进式”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出境等惩戒措施,并根据失信行为违法情节的轻重,依法予以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失信名单推送至温州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并通过“红黑榜”、电视台专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第三,构建主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督促当事人诚信履行。今年6月份,联合市信用办出台了《关于构建主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助推信用温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当事人主动履行信息录入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纳入“瓯江分”评价指标体系,以正向激励举措促进当事人诚信履行。今年上半年,全市民事调解自动履行率达到79.19%,居全省首位;并促使23663人次主动履行、配合执行后从失信名单删除。第四,健全失信修复退出机制,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温州中院通过破产审判府院联席会议纪要,与市人行、税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达成共识,解决了企业重整成功后基本户的开立问题、重整企业在人行征信中心的信用记录修复问题、税务登记证信用修复问题、营业执照恢复问题。

同时,温州法院积极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债权人积极参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为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解困松绑,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涅槃重生”创造机会。自2019年8月出台《实施意见》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去年4月份又以府院联席会议纪要的形式建立了公职管理人制度,推动浙江高院在去年12月出台《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类个人破产)工作指引(试行)》。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中院会同市银保监市银保监局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推动金融债权人采取一致行动,积极参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例如,今年2月,温州破产法庭成功审结首例金融机构实质性豁免债务个债清理案件,债务免除比例达到近70%,为金融机构通过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剥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路径,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195件,涉及债权17.69亿元,促成38名债务人成功清理债务,累计免除债务5209.66万元,并直接或逐步地修复其个人信用。

欧华联合时报记者:截至目前,温州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那么针对市场主体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方面,温州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建林:近年来,我们温州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企业信用基础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主要举措有:

一、突出“公示和共享”,夯实信用约束机制的基础。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司法公示、信用约束和惩戒信息,以及110多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自主申报并向社会公示的年报信息。将各类信息记于企业名下,形成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有效解决企业信息的分散化、区域化、碎片化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18多万户市场主体的“全景多维画像”,其中企业35万多户。同时,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公示,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主体间、市场主体与社会公众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交易者和消费者自主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更好发挥信用在市场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褒扬诚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全社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约束机制的形成,促进由政府“一元单向管理”向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多元交互共治”转变。

二、突出“智慧和精准”,提升信用监管机制的实效。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模式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推动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一件事”改革,“双随机”监管从高覆盖向高质量突破。一是推广应用风险模型3.0版,运用“通用+专业”融合模式,开展一般监管领域和重点监管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二是以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为基础,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截至目前,全市90%以上的双随机检查应用了信用规则。三是开展的现场执法检查基本上都使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抽查检查的结果主动公示并自动归集到被查企业名下。截至目前,掌上执法率达到99.99%。

三、突出“倡导和引领”,发挥主体示范标杆的效应。

持续开展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公布、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引导企业家主动对照信用管理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开展自我评估,坚守契约精神,树立信用意识,以信立业,推动形成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目前,全市共公布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81家,市级123家。公示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91家,AA级314家,A级499家。

温州台经济科教记者:王进光副局长您好!刚才的通报里提到,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开展了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我想了解下,你们是如何运用信用机制来推进行业监管的?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进光:近年来,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以巩固和提升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信用建设相关部署和要求,着力于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以信用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取得较好成效。

一、优化评价,信用监管范围扩大。

自201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每年对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开展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同时,优化评价管理,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信用监管范围,目前,我市共有6531家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基本涵盖日常监管的污染企业。

二、分类监管,环境信用逐年向好。

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列入“双随机”抽查监管事项,在“双随机”抽查企业时,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确定抽查比例。通过对信用良好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减少检查频次;信用差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增加检查频次,进行重点监管,以信用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截至2021年6月底,评级为A级优秀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285家、D级较差企业较去年同期减少98家、E级差企业较去年同期减少26家,企业环境信用状况逐年向好。

三、联合奖惩,推进扶优限劣。

对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由市生态环境局和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向社会公布,并建议各银行机构对环境信用评级好的企业优先给予支持;对环境信用评级差的企业,各银行机构会高度关注其环境行为变化情况,予以谨慎贷款及限制信贷投放。由于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对信贷融资、利率优惠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因此,也进一步促进企业积极整改环境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共有9家企业完成环境违法“黑名单”信用修复。评价结果综合运用进一步推进了对企业的扶优限劣。

四、立法强基,健全环境信用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建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领域信用体系,起草的《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条例》草稿第三十四条至三十八条对信用建设作出明确规定。目前,《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条例》已列入2021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预备项目。

温州经济广播记者:陈行长您好!温州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多,我想了解,在解决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我们围绕征信体系这块都有哪些具体做法?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陈明亮: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认真履职,会同市发改委大力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和满足率,促进温州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实现数字赋能

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温州已有7.1万户企业、其他组织以及472万自然人纳入征信系统,月均查询量达60万次,成为防范信用风险、改善信用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

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开展融资,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成为商业银行突破原有授信模式防范金融风险有效方式之一。7月末,温州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151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3%。

推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用。2021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全面承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这对促进动产融资,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有着重要意义。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发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业务,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末,温州市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共办理登记2325笔,促成融资474.12亿元。

二、落实信用保护,支持企业纾困发展

率先全省开展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实践创新。在信用报告中以“大事记”或“信息主体声明”等方式对27家重整成功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实现对重整后经营正常企业的全覆盖,有效降低不良信息对破产重整企业的负面影响。

落实征信权益保障工作。指导地方法人机构落实对受疫情影响而失去收入的企业的征信权益保护,累计为539家企业调整还款安排或征信记录。减免小微机构征信查询服务费,将优惠让渡给企业,2020年共减免25.51万元。

积极做好联防联控。累计将298笔涉及国土局、住建委、市场监管局、公安等变更信息抄告至相关商业银行,对防范遏制风险企业及个人恶意转移资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増信产品,加大融资支持

我们通过制定政策,加强推动、鼓励和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利用征信系统发展增信产品,以“信”换“贷”,充分发挥信用价值。推行“信用贷款+”模式,指导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技能/资质”“信用贷款+公积金/税收”“信用贷款+风险基金”“信用贷款+流量”等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贷款投放量和投放面。率先全省与税务部门签订了银税合作框架协议,指导商业银行开发银税互动类信贷产品,以纳税信息为参考,优先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6月末,全市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169.9亿元,同比增长11.1%;36家金融机构推出56款纯信用贷款产品,累计发生额485.77亿元,受益小微企业7.6万户。

主持人: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