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物传人” 尽量别“海淘” | ||||
|
||||
春节临近,市民收取快递、购买进口物品可能更加频繁,但其中存在的疫情隐患你了解吗?从全国各地发生的本土传播疫情来看,物传人以及相关污染环境导致人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境外快递、邮件等物品的防控消毒以及收件人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余向华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向广大市民发出防控建议,尽量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邮购、快递冷链食品、水果和其他物品;确需境外邮购、快递的,取件和拆除外包装时要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高发期尽量别“海淘” 根据通报,杭州本轮疫情发生后,对工厂进口物料、原料进行了检查,共检出4份阳性,检测结果是奥密克戎毒株。前不久发生的宁波北仑疫情也不排除“物传人”可能。 此前,北京通报确诊病例曾收发过国际邮件,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除了物料、邮件,各地也曾通报从各类进口水果中检出病毒,包括进口火龙果、进口猕猴桃、进口榴莲等。 余向华解释,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不同的物品表面存活时间有差异,在纸巾和印刷品等材料上存活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新冠病毒在物品上存活的时间受到环境和病毒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低温、潮湿、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条件下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市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邮购和快递的冷链食品、水果和其他物品,都可能携带有新冠病毒。在未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收件人就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病毒,进而引发社区传播。 预防性消毒降低“物传人”风险 对于确需境外邮购、快递的,取件和拆除外包装时该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 根据《温州市入境物品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试行)》,入境旅客行李、通过交通工具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生冰鲜禽畜肉类、水产品等)及其它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口货物都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包括物品外包装、运输工具、冷冻冷藏场所、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 如何进行消毒操作?余向华说,除行李外必须采用湿式清理,可使用自来水或消毒液喷湿后再清理,最后进行消毒。耐腐蚀表面和物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不耐腐蚀表面建议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消毒剂、低温冷链食品及其存放空间应使用低温消毒剂。需要注意的是,收件人消毒时建议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具体的消毒方法为:对货物外包装表面就地进行预防性消毒。打开外包装之后的内包装,对于小件物品,拆件时尽量在通风环境下进行。首先使用75%酒精喷洒外表面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其外包装盒,打开外包装后,若商品含有包装盒,则继续使用75%酒精喷洒外表面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若无外包装盒,对于耐湿的物品,可以选择75%酒精喷洒其外表面,待其干燥后再使用;对于不耐湿的物品,可以将其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静置一段时间,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紫外灯对其外表面照射30分钟以上。拆掉的外包装盒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及二次使用。 余向华提醒,使用酒精类消毒剂时要保证室内通风,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避免引起火灾。含氯等消毒剂刺激性强,使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消毒液腐蚀、刺激皮肤和呼吸道。 此外,在个人防护措施方面,余向华说,取件和拆除外包装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处理完邮件/快递后及时摘下手套,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更换口罩,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记者 孙余丹 杜一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