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温州数字化改革 > 市级动态
温州打造出一批企业和群众点赞的改革硬核成果
发布日期: 2022- 10- 21 08: 4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

寻访线索:企业群众有感 塑造变革 赋能发展

寻访地:藤桥食品 胜华波电器

具体个案:

“以前是企业找奖补,没想到,现在政府都会来‘催’领奖补资金了。”前段时间,鹿城区的藤桥食品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汪建兵就收到了“催领”短信,提示有一笔20万元的市级数字化车间项目奖励可以领取了。企业立马登录惠企政策“直通车”,在系统里“点一点”即时申报,5个工作日内就审批完成,奖励到账。

在温州,搭上“直通车”享受奖补政策的企业还有很多。位于瑞安的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收到了20多万元的企业稳岗补贴。部门后台大数据比对、免申即享、全程线上,让企业“一次都不用跑”。公司总经理李伟良坦言,“办理很快捷,服务很满意”。

“政策找人、免申即享”,同样的“好事”还发生在群众身边。在乐清,智仁乡赵家辽村一村民,准备向民政部门申请贫困家庭大学生教育救助资金补助时,被告知,审批在她申请之前,就已经“跑”完了,当天就可以领到补助。在鹿城,“不会操作系统”的冯先生,以类似方式享受到了城乡低保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为补助一键直达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惠企政策“直通车”、利民补助“一键达”,来自温州的一项数字化改革探索——“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应用。

这个应用的背后,是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带来的模式之变、能力之变:

它有“一张全覆盖的政策清单”,梳理整合全市“5+1+X”奖补政策,颗粒化为惠企、支农、人才、利民四类项目,避免政出多门、“政策打架”;有“一个全贯通的兑现平台”,打通社会大救助、预算一体化、信用信息等61个业务系统,所有奖补政策在一个数字化平台集成运行;有“一套不打烊的服务机制”,全市原863个单位、5561位工作人员从线下办理全部转到线上服务,打造24小时服务窗口。

今年以来,平台累计上线国家、省、市、县四级惠企利民政策5596项,直达快兑资金超过400亿元,惠及3.4万多家企业、12.8万名群众。这一应用也得到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推广肯定。

当下的温州,正以走在前列的姿态拥抱数字变革,创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锻造新能力,在“两个先行”的宏大场景中推动数字化改革迭代跃升、集成突破。

赋能高质量发展 

激活共同富裕新动能

乘“数”而为,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从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现问题、破解问题,数字化理念已然融进了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政务服务的根骨。

承载着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的使命,中国(温州)数安港,于10月14日再传捷报——信贷数据宝、安诊无忧应用、联合建模投放场景三款数据产品发布,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机构与企业签约,数据与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的揭牌。向着数据安全与应用产业“3年成规模,5年破千亿”的目标,中国(温州)数安港自今年5月开园以来,已入驻每日互动、明日数据、浙江云合等16家企业,与百事、链家等12家企业达成合作,推出近50个数据产品,上线10多个联合计算场景,加速赋能温州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东经包装”到“东经科技”,两字之差,折射数字赋能之变。独创“产业互联网+云工厂”模式,东经科技开发出东经易网、一路好运、易纸板、易纸箱四大核心产品,为纸包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环节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下单线上化、支付平台化、排产智能化、产品标准化、生产集约化、仓储物流一体化、财务管理流程数字化……让东经科技成为全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

无独有偶。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从政府部门的数字思维之变、服务模式之变,再到正泰、一鸣等龙头企业的生产流程之变、生产方式之变,数字化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助力温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科创资源共享化——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银行金融产品、企业融资需求、信用资质等大数据,定向精准向银行和企业推送融资供需信息,已累计为5万余家企业提供近4000亿元融资授信,贷款额超1600亿元;

“企业健康诊断”应用,构建“健康画像”“健康评级”“诉求管理”等子场景,实现高频动态的企业个体画像和风险问题智能预警预测,累计对全市7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出具“健康诊断报告”;

“科企通”应用,整合全域科创数据资源,编织科技服务一张网,构建平台和企业协同、活动和载体支撑、线上和线下集成的系统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三链融合,目前已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8605件(次),帮助全市5927家企业享受科技政策补助10.45亿元。

数字变革赋能新旧动能转换,我市还通过改革集成、螺旋上升,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7”政策体系落地实施,持续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带动营商环境改革,完善为企服务机制,进一步巩固扩大经济稳进提质向好态势,助力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

赋能高品质生活

绘就全龄友好新图景

“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幸福可感,在温州已然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词汇。

民生领域“微改革”“微创新”中,温州把数字化改革融入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以改革解决一批民生堵点难点问题,推进“六位一体”全龄友好体系构建。

教育方面,完善区域教育“数字大脑”数据中枢,举办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应用大赛,打造了“学问通”“疫警通”“慧观课”等一批教育类应用。其中,“温州学问通”名师在线升格为“浙里问学”应用。

医疗方面,加快建成卫生健康数据高铁,开发了“5G云诊疗”、生命急救“一键达”和温医大附一院“就医一件事”等一批医疗类应用,有力承接“浙医互认”应用落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医学影像云平台。

促进共同富裕,温州打造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应用,通过构建“1+X”政策体系,为“整个家庭”提供“共性+个性”的造血式综合帮扶;深化脱贫搬迁与高质量就业“两手抓”,上线运行“搬富通”应用,推行一键搬迁、一卡直达、一网服务、一屏掌控。

关注“一老一幼”和特殊群体,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托育难”,打造“安心托幼”场景应用;针对“心梗脑梗死亡率高”问题,打造生命急救“一键达”场景应用;针对困难群众,针对在外温州人,迭代为侨服务“全球通”2.0……

全域推进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打造“邻里食堂”“健康驿站”等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空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应享尽享、就近优享。

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以小单元折射大社会,数字化改革正深度融入温州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之中。

赋能高效能治理

塑造整体智治新变革

“一天”之于普通个人,是吃饭出行工作等流程,于一座城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温州联动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一个城区的一天如何治理?一屏全观“瓯海的一天”给出答案。通过“一体融合”推进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瓯海利用地图模型与网格图集合成“作战一张图”,将68类城市资源共22793个点位“落图”。28位区四套班子领导轮流坐镇“驾驶舱”,每个网格发生的各类事件,在后台直接派单,处置完毕后自动通过“141”基层治理平台反馈,形成全量归集、全景加时、全链处置的闭环治理。

海上安全事故预防难、违法行为打击难、监测设备共享难等海域治理的“老大难”问题怎么破?入选浙江省数字政府系统最佳应用的温州海上综合智治应用,推动“海上公共数据仓”“海上一张图”“四大多跨场景”建设,实现数据“一仓归集”、功能“一图展示”。应用构建了全域覆盖、共享共用、智能预警、多跨协同的综合智治平台,形成全链条的海上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救援的闭环治理体系,为破解“九龙治海”难题贡献温州智慧。

聚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改革正推动整体智治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推动从事后应对处置向事前有效防范、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深刻转变。

在共同富裕、疫情防控、稳进提质、除险保安等大场景下,温州正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参与构建“两个先行”的动力体系和能力体系,加快走出一条市域层面适应数字时代、推进数字变革、构建数字文明的新路子。

坚持国家所需、温州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温州还将持续开展改革需求分析,持续打造一个又一个“硬核”成果,在数字化改革的跑道上探路先行。

专家点评

吴伟强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基于数据融合,温州市的数字化改革,已经从“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延伸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数字赋能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模式,并进一步扩展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而在其背后,可以发现的是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政府建设也卓有成效,数字化改革推进了政府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制度重塑,促进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提升了服务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数字化改革集政府、企业、社会于一体,以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的链条,协调多方利益,进一步提升“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这既是数字化改革的要义,也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和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正确道路。我们相信温州必然会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遵循数据逻辑、政府改革逻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创造更多的改革样板,再创辉煌。(记者 杨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