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生长因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瓯海落地 | ||||
|
||||
从今年4月获批,到近日在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健康论坛上正式启动,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用半年多时间吸引了117名海内外人才集聚,为瓯海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注入“第一资源”。 今年以来,瓯海以生命健康产业链为突破口,牵头组建链办专班,推行“专班式攻坚+全程式跟踪+小二式服务”,努力推动温州医科大学与相关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搭建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落地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基因药谷,剑指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并打通相关科研成果通向产业化的桥梁和通道。”瓯海区高教部门负责人徐棋说。 突破“卡脖子”技术,关键在人才。半年多来,该中心发挥高能级平台聚才优势,汇聚一批细胞生长因子领域的高端创新人才,建立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牵头,国家级人才11人、省级人才17人、博士人才58人等组成的“创新智囊团”。 人才的创新活力开始涌流。一款在该中心孵化的治疗急慢性创面尤其是烧烫伤修复的新型生长因子凝胶剂已获药品临床试验批准,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4年年底进行量产,预计每年创造产值1.5亿元。该中心中试基地主任惠琦说,“创新智囊团”的加入,加速平台结出创新成果。除了学术研究,他们还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产业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集聚,基于平台能级产生的引力。“我们拥有国内最大的生长因子研究和开发团队,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作为‘大后方’的温州医科大学也在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惠琦说。 这是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基因药谷里人才聚集“磁场效应”不断显现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共集聚各类人才6053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69人、博士187人、硕士589人;生物医药企业125家,2021年营业收入102.3亿元,税收5.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7%和31.4%。 这背后,“三道加法”汇聚创新力量—— 加强“塔尖人才”链接,依托青科会、瓯之韵院士之家等平台引进或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技术入股等形式柔性引进一批生命健康领域“最强大脑”; 加快产业人才引流,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机制,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产业技能人才;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实施“产教融合2.0版”,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专业素质高、创新活力强的综合性人才。(记者 缪眎眎) 采访手记 “全链条”畅通科研成果转化 11月12日,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开幕,“如何将人才智力转化为生产力”成热门话题,讨论一直从场内延伸到场外。 采访中,一条瞄准科研成果转化的“瓯海路径”正渐渐成型——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包括科研平台、中试平台和产业化平台,这意味着,一款新药从学术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量产推出,将在这里全部完成。“全链条”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加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而助力温州生命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