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防疫码有大变化:行程卡取消 | ||||
|
||||
不知市民发现了没有,就在昨天(12月12日),温州防疫码界面出现了重大变化——行程卡消失了,界面上只剩下了健康码以及核酸检测,以及涉及查询功能的服务栏。 昨天,“通信行程卡”微信订阅号发布《关于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的公告》。公告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2020年2月13日,在疫情防控初期,为了便于手机用户不出家门、不多跑路,就能证明自己的行程,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了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通信行程卡”。 2020年3月6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推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线,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查询服务,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用户打开微信小程序“通信行程卡”,填写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就可获取本人过去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到访地行程证明;根据停留情况,获得绿色或红色的通行卡。 2022年7月8日,微信订阅号“通信行程卡”发布公告,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即日起“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通信行程卡”APP等查询渠道同步进行应用版本更新。(记者 杜一川) 防疫快评 走小步不停步 上周,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成为热词。过去三年与新冠病毒较量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但越到关键时刻越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在科学抗疫中把握更加主动的局面。 病毒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防疫也需要因时因势。新冠病毒从原始株到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经过了多代变异,病毒的毒性和致病性在减弱,但传染性更强。病毒的新特点带来防疫形势的新变化,这为适时适度调整防疫措施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从当前的调整情况来看,各地都迈出了“向前一步”。比如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但是这一步是有前置条件的,如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除外,以及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域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等,这体现优化调整的“小步走”策略。 我们应该看到,病毒不是消失了,只是致病性减弱了,但仍可能导致一定比例的重症。因此,走小步是在持续的疫情防控中,不断优化措施,尽可能找到平衡的最优解。这需要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慎思笃行。 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进程,科学精准制定防疫政策,加强对“一老一幼”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增强医疗支撑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每一环节都关系着防疫的未来走向。疫情防控从来不是单线任务,也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在走小步不停步中,不断分析研判,进而统筹多目标持续优化调整,从而不断前行,最终迎来战胜疫情的曙光。(余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