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行 共“富”未来——解读乐清城市发展之“密钥”(下) | ||||
|
||||
作为“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乐清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乐清绘就了一幅民营经济百舸争流、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乐清亦有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协调等差异,工业产业集中在南边北白象、柳市一带,北边大荆、清江却缺乏产业支撑。为缩小地域差距、迈向共同富裕,乐清市深挖特色产业、探索“村企共富”,走出了一条“南”“北”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十年来,乐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920元增长到732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454元增长到41991元,年均分别增长7.8%、10.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17缩小至1.745。乐清正向着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目标迈进。 一株“仙草” 铺出特色产业“共富路” 乐清地处雁荡山脉,当地村民从事铁皮石斛加工已有近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中国铁皮石斛枫斗加工之乡”。而“仙草”富万家的背后,也曾有一段“断腕护草”的历史。曾经,乐清北部山区铸造业发达,铸造厂遍布山间,污染了环境,也影响着村民健康。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乐清市淘汰制造业,用短短两个月时间拆除上百家铸造厂,为绿色产业发展特出空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乐清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各类铁皮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市场主体1300多户,年产铁皮石斛鲜条、枫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0%和80%,全市铁皮石斛产业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乐清境内已有相关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一名普通铁皮枫斗加工技术工的年收入能达四五万元……一株“仙草”,成为众多村民的“致富草”。 据中共乐清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铁枫堂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与龙西乡9个村结成了共富联盟,建设了45亩石斛瀑布示范基地,打造“石斛长廊”“石斛列阵”等各具特色的石斛瀑布景观,“仙气”缭绕,走出“食品加工+旅游产业”的路子,共带动了900余户农户就业,每户年均增收近3万元。 石斛产业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吸引了在外乐商回归故土。乐清乡贤方玉友投资的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斛基地,配上了智慧物联网平台,为基地生产提质增效,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乐清形成了一条以斛为媒的旅游环线,北有石斛谷、铁定溜溜石斛文化园,中有雁圣源近野生石斛林,南有丰之源石斛庄园等,“深山仙草”迎来新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乐清提出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暨“1115”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雁荡山铁皮石斛超百亿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 村企合作 探索抱团发展“致富路” 十多年前,乐清大荆镇流传着这么句话“金山头、银山头,嫁女不嫁下山头”。言下之意便是下山头村很穷。该村背靠雁荡山,却“靠山吃不到山”,是个“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环境”的“三无”村。为此,不少青壮年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近年来,下山头村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嫁接乡贤资源,让企业带动乡村共富。该村是乐商回归成立的浙江聚优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通过土地流转,这里建成200多亩的铁皮石斛种植核心区、600亩水果种植基地及600亩“铁定溜溜”主题乐园。村企双方商议出一条“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惠民”模式,即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份入股,可以拿到水田每亩每年1000元、旱地每亩每年240元的租金,每隔5年递增10%;公司获利后,每人每年还能获得股金分红;另外,村民可以通过“零工+长工”方式,到村里和企业上班,赚取薪资报酬。如今,铁定溜溜乐园一期项目自2020年10月开园至今,共计接待50万余人次,营收近8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2万元。同时,下山头村也入选了省首批未来乡村,从“三无”变成“三有”。目前,乐清市共开展“三金惠民”模式项目8个,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5000余万元。 乐清岭底乡是个革命老区,辖区内尽是茂林深山,产业发展极为不便。去年底,岭底乡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之下,探索出“乡党委主导、村集体入股、公司化运营”模式,以“村级贷款自筹+共富基金入股+社会资本助力”的方式融资1000万元,牵头全乡11个村共同成立岭底山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岭底山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该乡还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成立“岭底乡省农科院高山农业服务站”,提供农技培训。今年5月,岭底出产的高山优质白枇杷上市不到5天,销量突破两万箱,销售额达270多万元。 村企合作的模式,在乐清被称之为“共富工坊”。近年来,乐清累计打造家门口的“共富工坊”57个,吸收就业3000余个,人均年增收近4万元。 南北互助 推进区域协调“示范路” 今年4月29日,乐清市举行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推进大会暨大荆片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94.38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交通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福祉四大类,覆盖6个乡镇和雁荡山管委会。这一系列的项目落地建成,将加快弥补大荆片区基础设施短板,一改当地公共服务薄弱、经济薄弱的现状。 其实在乐清,经济强镇对经济薄弱镇的内部山海协作一直在开展着。乐清成立了由市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组,由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帮助被结对帮扶的乡镇理清发展思路,开发帮扶项目,重点谋划出能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致富路子。在此基础上,更是发挥出结对帮扶工作组职能优势,帮助被结对帮扶乡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市级层面进行协调、统筹,落实人员、资金、项目、责任上的重重困难。 柳市镇-大荆镇两地是山海协作“联盟”,两地将“输血与造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柳市镇20多家企业、黄华村、黄华堡村与大荆镇有关村庄达成结对,通过强村和弱村结对传授致富经验,帮助当地村民提高收入。此外,乐清龙西乡也迎来了自己的结对帮扶镇——北白象镇,两地结成“山海结对、共富同行”党建联盟,北白象镇党委动员北白象镇商会及域内4家上市企业,组队到龙西乡开展实地考察,一对一签订“石斛瀑布”结对合作书。按照企业出资15万元入股30%的模式,对龙西乡5个村实施“造血式”帮扶,补齐项目建设的前期资金缺口,可以说,龙西乡石斛文旅产业的发展,融入了北白象镇“智囊团”“钱袋子”的相助。 乐清市还形成“干部能人帮户”活动,该活动自2021年1月开展以来,帮扶淡溪镇、芙蓉镇、大荆镇、湖雾镇、仙溪镇、岭底乡、智仁乡和龙西乡等几个地区。帮扶单位的干部职工、社会能人志士采取“送钱、送物、送服务,走访、交流、拓思想”等形式,深入低收入农户家中,提出针对性帮扶举措,提高被帮扶对象自主致富能力。(记者 欧阳潇 通讯员 朱旭静 吴昊 黄禹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