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潘乙怀:龋齿防控关口前移 | ||||
|
||||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 潘乙怀 龋齿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和多发病,对青少年儿童健康的危害很大。“根据温州市儿童青少年重点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龋率在30%~40%,与国家要求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最终的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潘乙怀表示,这种差距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次市“两会”,她带来了《关于将我市儿童青少年龋齿防控关口前移的提案》,希望在全面开展“明眸皓齿”工程的基础上,将龋齿防控关口前移,将3到6岁儿童纳入龋齿防控范围,落实涂氟护齿项目。 据悉,2019年温州率全国之先启动“明眸皓齿”,实施定期视力监测、教室照明标准化改造、免费窝沟封闭等。该工程作为2019年、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之首,连续两年市民满意度排名第一。潘乙怀介绍,她目前掌握到的数据显示,温州市目前约有儿童、青少年162万人,已完成三次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口腔常规检查,每年普查超100万例,免费窝沟封闭8万例,“这些数据背后真正价值体现的是温州中小学生患龋率总体下降,实施仅两年就下降了1.34%。”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患龋率有所下降,就开心过了头,要看到儿童、青少年龋齿率总体还在高位的现实。”潘乙怀表示,她和同事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口腔卫生科普宣教,无从得知口腔健康知识;家长亦不了解口腔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龋齿的危害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家庭并没有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不了解儿童青少年牙齿的健康状况。 在此次提案中,潘乙怀建议,通过四个“一”建设,将龋齿防控关口前移。新增“一个关口”,将3到6岁儿童纳入龋齿防控范围,落实涂氟护齿项目;3至4岁开始进行全口牙齿涂氟,每半年一次,到6岁为止。设立“一个专项”,希望能够设立“皓齿”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每年儿童青少年龋齿普查支出。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大数据形成龋齿监测预警干预新模式,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掌握儿童青少年患龋率、窝沟封闭率等数据和动态变化,从而进行龋齿预警和就医指导。出台“一套标准”,可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牵头,对龋齿防控开展全程专业化指导。 “口腔疾病重在预防,定期检查、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每在口腔预防上投入1块钱,就能在治疗上节约10块钱。”潘乙怀认为,前移儿童青少年龋齿防控关口工作,既能极大降低儿童与青少年龋病患病水平,又能降低个人经济负担和社会医疗资源,意义重大。(记者 陈培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