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添50处交通抓拍神器 | ||||
|
||||
电子抓拍+人脸识别,4月25日起,市公安局交管局再添黑科技,试点启用电动自行车非现场违法管控系统,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记者了解到,前(4月25日)昨两天已有超过470名市民收到“骑行电动自行车违反交规被记录”的提醒短信。 目前温州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50万辆,与庞大的存量相比,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频发:超载、超员、超速、载客营运、闯红灯、逆向行驶、驶入机动车道等,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数据显示,全市涉及电动自行车(含摩托车)的伤亡交通事故占伤亡交通事故总数的40%。单纯依靠人力管控难度大,也无法做到全天候监管,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大部分违规者都会将交通规定当做“耳旁风”。为此,交管部门优化升级“电子警察”设备,在市区范围内试点启用电动自行车非现场违法管控系统,首次试行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进行非现场抓拍。 当天,记者来到交警一大队指挥室,工作人员正在梳理电动车自行车交通违法的非现场抓拍记录,“这个没戴头盔,刚被‘电子警察’抓拍到了。”顺着工作人员所指的画面,记者看到电动自行车的“电子警察”抓拍照片可进行放大,放大后能清晰地看到电动车骑车人没有佩戴头盔。 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动自行车非现场违法管控系统是基于AI技术的自动化检测系统,通过“身份核验+车牌识别”的双重加持,实现24小时自动抓拍、自动识别且准确度高,对于“电子警察”抓拍到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将发送提醒短信并同时记录在案。 目前,这批优化升级的“电子警察”已在人民路、学院路、府东路等50处重点路口、路段完成设置,抓拍内容为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越线停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 为进一步深化在电动自行车非现场违法管控系统的场景应用,下步,交管部门还将围绕志愿者服务情况、交通安全知识学习、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交通违法行为等,建设“一指数三积分”温州市交通参与者体系。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被抓拍后,经审核确认,将在该体系中予以“扣分”。如果驾驶员日常“扣分”过多,将面临“从重”处罚;反之,驾驶员日常的表现良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将可减轻或免予处罚。(记者 庄越 通讯员 娄君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