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技术新模式拓宽农户创富之路 | ||||
|
||||
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泰顺山城“两只鸡”专下“金蛋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只是“虫子鸡”,以黑水虻活虫和天然五谷为饲料;另一只是“跑步鸡”,戴着记录跑步数的脚环,跑足100万步才出售。依靠新技术、新模式,当地农户的创富之路不断拓宽,“两只鸡”的特色养殖就是生动事例。 “虫子鸡”食用黑水虻虫养足300天 泰顺县三魁镇东垟底村“虫子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占地150亩,养殖“虫子鸡”2万多羽,总投资500余万元。 “这些鸡每天吃黑水虻活虫。”基地技术员王小新介绍,经反复实践,喂鸡饲料添加20%至30%的黑水虻活体,不仅可节约30%饲料,而且鸡的取食、活动、抗病能力,以及鸡肉营养价值都有显著提升。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水虻科昆虫,其一生前7天幼虫主要采食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将其中60%转化为高质量昆虫蛋白,40%转化为有机肥;七八天后,黑水虻成虫就可作为“虫子鸡”的饲料,而黑水虻的粪便经发酵沤熟后,还能作为生物肥料种花木瓜果。“300公斤黑水虻虫能吃掉一吨餐厨垃圾,因此它是处理易腐垃圾的好帮手。” “由于每天吃黑水虻虫,加上养足300天才出售,因此‘虫子鸡’肉质特别鲜美,零售价45元一斤,价格是一般饲料鸡2倍以上,仍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眼下养殖基地与全国多地150余家大型商超、社区生鲜超市、大型餐饮连锁店长期合作,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该基地负责人、温州古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凑说,他们打造“虫子鸡”产业链,充分利用优越的山林养殖空间,实行餐厨垃圾处理、畜禽粪便(预处理)——昆虫饲料——黑水虻养殖——“虫子鸡”养殖——农作物种植一条龙的模式,将农户融入生态“虫子鸡”产业链中,带领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农户徐宇筹加入基地“虫子鸡”生态养殖项目,现养有“虫子鸡”6000多羽。“这鸡价格高,且不愁销路,养殖户经济收入稳定,日子大有奔头。”徐宇筹信心十足。目前,已有100余个农户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参与 “虫子鸡”养殖,养殖基地经统筹后,将订单分配给各个合作基地或农户,成鸡由基地统一宰杀,并进行抗生素、激素等针对性检测,检验合格后基地统一回购,通过“订单式”的养殖,保证了农户稳定的收益,消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现已实现订单销售额20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6000元,30个合作基地平均年增收4万元。 “跑步鸡”跑100万步后再上市 在泰顺县彭溪镇外垟村的养鸡基地,每只鸡都套有一个白色智能溯源脚环,拿手机扫脚环上的二维码,这只鸡自出生以来的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由于每只鸡跑满100万步才会对外销售,因此被称为“跑步鸡”。 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平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少消费者往往无法辨认土鸡的散养情况,而养殖户也无法很好地向消费者证实真正的土鸡,怎么办呢?一次,唐平冬看到朋友几乎每天去刷运动步数,就想着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养殖中,变“笼子鸡”为“跑步鸡”。让鸡在山地跑100万步后再上市,鸡的肌肉更丰满,肉质格外鲜美。 说干就干!经过多次尝试,唐平冬和他的团队研发成功的智能溯源脚环,可以采集鸡的环境和成长数据,从而严格把控养殖过程。通过智能“鸡脚环”记录行走步数,传输至物联大数据平台,可监控鸡的养殖周期,建立健康档案,帮助养殖户对养鸡场进行智能化管理并提高饲养质量。“通过区块链+物联网技术,运用数字化养殖,养鸡这样的农事科技含量也可以高起来。”唐平冬说。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跑得更稳。”唐平冬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免费提供鸡苗和脚环、农户签约养殖、公司再回购销售”的助农模式。“我们鼓励农户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到公司,承担养殖员的角色。”唐平冬介绍,他们将大鸡舍承包给多个农户,或者农户自己盖小型鸡舍,由公司免费提供鸡苗和智能溯源脚环,并组织养殖技术培训,达到养殖标准的鸡都可以包销售。 “跑步鸡”受到市场热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通过电商平台,一只鸡卖到198元,鸡蛋每公斤50元至70元,最远销售到内蒙古、海南。“现在不用自己销售就有钱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唐宗靓说,他加入“跑步鸡”项目,有了稳定经济收入。3年来,“跑步鸡”项目带动1500多名农户增收,2021年出产优质“跑步鸡”18万羽,合作农户收入少的2万元、多的达10万元。 浙江东池控股有限公司也看中“跑步鸡”这只“潜力股”。该公司2020年度进入了中国餐饮百强,其旗下餐饮连锁600家“东池便当”一年共销售5400万份快餐。日前,经温州市台办牵线搭桥,浙江东池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唐平冬的测算,一诺农业进入“东池便当”供应链后,开始阶段主要配送鸡腿,光这一项就让公司在上年签约“跑步鸡”养殖农户307个的基础上,新增签约800个,从而为共同富裕打开新大门。(记者 汪麟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