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15001/2022-05232 主题分类: 其他
文 号: 温政办〔2022〕25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4-06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1/2022-05232
主题分类: 其他
文 号: 温政办〔2022〕25号
阅读版本:
发布机构: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4-06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
国际云软件谷建设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2- 05- 13 11: 22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方案(2022-2024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发展主线,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树立“软件重新定义温州”理念,抢抓云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抓好产业科学布局、企业梯队培育、融合赋能发展、资源要素集聚为重点,不断推动软件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有辨识度、影响力和带动性的国际云软件谷,为推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赋值、赋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联动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集聚全市优势资源,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加强政策扶持和应用引领,优化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

2.坚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嵌入式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五大重点领域,找准切口,体现各地产业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标志性成果。

3.坚持追求实效,创新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服务业企业数字化升级,加速推进软件产业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内容。

二、规划布局

着力构建“一核多极”发展格局,一核引领、多极联动,合力打造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区域品牌。

“一核”是指以DXC温州国际云软件生态平台和文昌创客小镇为核心区,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打造引领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引擎。核心区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北至机场大道—衢江路—瓯江路,南至瓯海大道,西至上江河,东至沈海高速。

“多极”是指以鹿城区、瓯海区、乐清市和瑞安市为多个增长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特色应用产业,打造细分领域发展的新战场。

三、发展目标

对标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标准,大幅提高软件产业规模能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源动力,打造温州软件名品、名企、名人、名园、名展,形成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3年建设,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成为浙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引进一批国内外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地软件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2022年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00亿元,2024年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00亿元。

——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到2024年,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浙江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20个以上。引进或培育科创平台、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0个以上,引进或培育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

——转型升级彰显新速度。深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在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服务,培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数字化发展需求牵引软件产品和服务供给高水平发展,在国际国内知名软件设计和应用类赛事活动中实现奖项突破。到2024年,培育优秀系统解决方案20个以上,软件设计和应用类赛事活动获奖作品10项以上。

——开放水平再上新高度。加快推进温州软件业务出口,积极引进“世界500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落户温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展会、论坛等系列活动,积极搭建国际国内软件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到2024年,举办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展会、论坛等活动15场以上,软件业务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四、主要举措

(一)优化空间布局

1.制定空间布局规划。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和城市风貌管控要求,对片区进行城市设计和功能重塑规划研究,于2022年12月底前,完成温州国际云软件谷细化方案。加快核心区范围内旧厂房收储和商办建筑空间改造,按照“围绕小镇客厅向外扩散”的原则,依托国企平台收储旧工业厂房,同步征收拆除部分老旧民居和家庭作坊,为统一改造创造条件,推动软件业企业集中协同发展。到2024年,全面完成核心区50万方建筑新建任务。

2.加速空间建筑改造。对计划保留的可改造建筑,实施既传承工业又体现现代化节奏的改造式更新,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为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建筑形态。按照“收储一栋、跟进改造一栋”的原则,2022年9月底前,核心区落实有实力的改造团队,启动地块建筑改造;2023年9月底前,完成核心区计划改造建筑的改造。各增长极加快制定空间建筑改造计划,并推进落实。

3.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每年至少新增一个数字经济产业“152”项目,积极推进青科城、赛泷科创湾、数安港等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推进DXC温州国际云软件生态平台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云交付产业,推进国际能力认证中心、国际数字经济云交付服务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等三个中心及云交付平台、国际云测平台、双碳管理平台、国际软件学院、园区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平台等六个平台建设,带动上下游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汇集软件企业达百家以上、软件人员达万人以上。

(二)提升产业能级

1.发展特色细分产业。一是发展工业互联网。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以及管理类软件,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技术软件化应用解决方案。二是发展嵌入式软件。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三是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依托DXC搭建云测试、云交付平台,面向全球开展云测试、低代码、数据中台咨询交付服务。加速云端融合的大数据采集、协同、分布式处理和挖掘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加快培育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四是发展物联网。依托正泰(乐清)物联网产业园、乐清物联网智能创新基地体验中心,丰富泛在电力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等领域软件产品和服务维度;加快车联网、北斗导航等基于物联网的新型应用,形成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定制化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五是发展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新型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等产品和服务。

2.提升平台支撑能力。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加强原有市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园区的提质建设,加快在乐清、瑞安建设以电气和汽车零部件行业为基础的工业软件园区。二是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央企合作,在温设立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实体机构,推进温州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并实体化办公运作;加强与头部企业对接,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辐射效应,推进华为(浙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华为区块链创新中心等平台项目落地建设;发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作用,推进电子科技大学研发中心落地,将软件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领域。

3.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实施温州软件名企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在市场细分领域寻求突破,培育一批“精而专”的企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剥离发展软件开发及应用机构,挖掘一批工业控制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数字集成等潜力企业。利用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交流合作平台,瞄准国内外优秀软件企业,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三)加速创新发展

1.推动关键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引导软件企业在关键共性软件技术领域和重点行业信息化领域创新,鼓励软件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首版次软件产品,支持其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聚焦工业需求,发展研发设计工具软件及工业控制与感知等高端工业核心软件;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开发一批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工业应用程序(APP)。围绕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 AR/ MR/ XR)、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强大计算机算力和算法,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拓展元宇宙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体验产业和视觉仿真下的创意产业。

2.加速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挥软件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在工业领域,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产品,推广应用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在农业领域,支持开发应用智能检测控制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在金融、能源、物流等领域,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发展金融核心业务系统、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物流管理、智慧办公等应用软件。在商贸、餐饮、娱乐、文化、教育、旅游、健康等领域,加快提高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发展智能化、精细化、定制化新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重点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3.加快标准规范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鼓励软件企业进行软件著作权、软件能力成熟度 CMM(集成 CMMI)、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27001/BS7799、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资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国际国内资质认证。

(四)加强要素支撑

1.精准引培产业人才。普及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加强软件国民基础教育,发挥温州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深化新工科建设,培养一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人才和技术人才。鼓励高校院所与软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合建国际软件学院等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展合作育人项目,培养软件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工程师人才,提高本地高校毕业学生留温率。重点支持浙南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温州大学与浙江省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DXC Technology、浙江天心天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育人项目。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和实施力度,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温投资创业或工作。

2.优化金融支持方式。围绕工业互联网、嵌入式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鼓励科创基金、产业基金、私募基金优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深入实施《金融支持温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温银发〔2021〕39号);开展企业上市培训宣传,支持并指导本地优质软件业企业上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职能作用,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软件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融资优惠利率。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高质量落实国务院《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温州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政策》(温政办〔2022〕13号),持续完善在项目引进、企业培育、资质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惠企举措。各地要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要予以重点支持。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先进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千兆光网、5G信号连片优质覆盖,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在建数据中心建设投产进度,提升数字资源储存能力。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一集群一平台”建设。布局便民服务的城市服务设施,部署多功能融合终端,全面提升美好生活体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龙湾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副召集人,相关部门、区(市)负责人为成员的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市级协调会商机制,定期研究推进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工作。健全市、县两级工作协调机制,协同推进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

(二)完善招商机制。开展招商项目评估,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评估专家库,完善评估流程,促进项目流转和合理布局;对重点项目实施“一项目一团队”计划,落实推进小组,及时研判、及时推进、及时化解,集中优势要素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三)落实责任制度。各县(市、区)及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建设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对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加快打造国际云软件谷品牌营造良好的环境。

附件:

1.温州国际云软件谷规划布局图.pdf

2.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建设任务分解表.pdf

3.温州国际云软件谷重点平台建设进度计划表.pdf

' style='font-size:10.5pt;margin-left: 30px;'>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