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第32个全国助残日暨孤独症儿童当代艺术展 | ||||
|
||||
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融·第32个全国助残日暨孤独症儿童当代艺术展”主题活动在温州市图书馆拉开序幕。“融·像”“融·通”“融·合”“融·绘”“融·境”等展区为孤独症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并接纳孤独症,为孤独症儿童创造更包容、开放的世界。 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不善表达,不善交流。据介绍,美国疾控中心2020年公布一项数据,54个孩子里面就有1个孩子是孤独症。而在中国部分城市的流调数据中,103个孩子里面有1个孩子是孤独症。在孤独症人群当中,男孩的数量远远多于女孩。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研发出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然而,“星星的孩子”内心同样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值得人们去关注,他们的微笑值得人们去触摸。 一条条蓝色丝带构成了“融”这个展区,每一条丝带的背后,都藏着“星星”的独白:“我想和好朋友一起去看大海。”“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如果我有一架钢琴,我会和米多一起弹。”……每一条丝带,连接着两个人,一端是孤独症孩子、一端是他们的父母。每一条丝带,联系着两个世界,一端是孤独症孩子的小世界、一端是我们的大世界。 “我们希望每个星星的孩子,不再是单单一根丝带联系着世界。希望每个星星的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系。”策展人邱技光说,这个展区主要表达如果我们以爱的眼光去包容孤独症儿童,他们终将融入到我们的世界。 一只慵懒的猫,在午后的阳光里伸着懒腰;色彩明艳的海港内,海浪一次次向小船袭来,船上的人张开双臂,拥抱风浪;群山静静矗立,孩子牵着父母的手登上山顶,想看看远处更美的景色……在“融·绘”展区,孤独症孩子的画作形成了一整面作品墙。每一幅画作,都是思想的呈现。邱技光告诉记者,其实孤独症孩子完成一件画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这么容易。对于“星星”孩子来说,作画最大的困难就是没办法保持自控能力,需要陪同人员更大的耐心。 展厅里有一个有着多面镜子的展示墙,叫做“融·境”。墙面上,不规则多面镜子独具特色。纵使你孑然一身,在镜中也能展现百面。这代表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着多角度的自我认知。它向参观者传递这样一个理念:孤独症的孩子,跟平常的孩子一样,我们也需要多角度的去认知他们内心。 “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孤独症孩子的画作,很震撼。”市民王爱莲感慨道,几大展区非常全面地展现了孤独症儿童的世界,也引起了参观者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非具象的展览,向更多人传达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孙士元是一个美术工作者,长期关注孤独症儿童问题。作为策展人之一,他有自己的见解:“融”意为融合,对孤独症儿童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融合到社会中,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的人去接纳自己的孩子。(记者 华晓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