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社会信息
温州逐步形成儿童友好共建共享新格局
发布日期: 2022- 06- 29 09: 0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通过探索实践,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改革经验逐步丰富,为我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我市“以一米高度看城市”,聚焦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产业友好、环境友好“六大友好体系”,将“儿童友好城市”从一个概念变成全城的共识和行动。

从儿童友好十大服务项目到关爱留守儿童、孤独症儿童等公益行动,再到各地儿童友好慈善基金的成立,全市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队加入城市建设中来,儿童友好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十大服务项目传递儿童友好温度

前不久,来自全市的65个亲子家庭走进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科普馆,开启了一场点亮心灵之窗的研学之旅。在老师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爱眼护眼的重要性,知道了怎么保护眼睛,妙趣横生的光学小课堂,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我市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着眼儿童友好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将社会生活与儿童友好有机结合,启动包含健康、生活、非遗、科技、文化、亲子等类型的“十大儿童友好服务项目”,将服务送进学校、村(社区)、企业、场馆等。

十大项目结合儿童友好试点单位建设、“共享社·幸福里”阵地建设等,通过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从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等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为推进温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强筋骨”“塑真身”,我市还积极培育儿童服务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设立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活动,进一步传递了儿童友好的温州温度。

为特殊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今年5月,我市举办融·第32个全国助残日暨孤独症儿童当代艺术展。为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接纳孤独症儿童,这次展会由相关单位牵头,超30家社会组织参与,展会用百余幅孤独症儿童的绘画作品、蓝色独白丝带、“甜甜圈”同心圆等作为装饰,充分调动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孩子的世界,积极为孤独症儿童创造更包容、开放的世界。

“儿童友好,一个孩子都不能少!”带着这份理念,温州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将目光投向了一群特殊的孩子——

青山控股集团的公益事业紧跟步伐,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学等多个慈善捐赠项目,累计公益慈善支出超500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启动对中国SOS儿童村的资助,全力探索救助抚养孤儿和困境儿童的模式;

文成县启智实验学校、龙港市特殊教育学校、平阳县儿童福利院等着手改造提升,积极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市妇联持续开展“双征集”儿童关爱活动,累计收到社会捐款220多万元,为2282名留守、困境儿童送去爱心助学金;

非公企业康奈集团,每年暑期都会举办“小候鸟”夏令营,让新居民子女在温州感受到幸福和快乐;鹿城区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志愿者郑秋子也积极开展“候鸟助飞”公益项目,为边远山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由温籍台胞何纪豪先生倡导、社会各界助力的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公益医疗项目,先后在浙江、贵州、四川、黑龙江、福建、云南、西藏等地留下了微笑足迹,投入2000多万元善款,为2500余名唇腭裂患儿送去了“幸福微笑”;

《温州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实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行动……

这些,都是温州社会各界力量为给特殊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为全市儿童健康成长树起“安全屏障”,所作出的努力。

为儿童成长画好同心圆

日前,瓯海区举办“爱心助成长·圆梦微心愿”活动,向泽雅镇第一小学60名儿童送上“慈善圆梦礼包”。在活动中,还举行了瓯海区“儿童友好慈善基金”成立仪式,基金现有100万元,以“一米高度看城市”视角,推进儿童慈善关爱工作。

行动起来的,不仅仅是瓯海。日前,瑞安市妇联、市民政局联合成立儿童友好社会组织联盟,首批成员由瑞安市星儿爱心、黑眼睛等12个社会组织组成。联盟成立旨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通过组织共建、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承办参与儿童友好服务项目,激励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国企市现代集团也积极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集团将投入近2000万元对白鹿洲公园进行儿童友好公园适儿化改造,着力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窗口”,让儿童在城市更新中感受友好关爱。

这些都是我市社会协同,多元化参与儿童友好建设的折射。

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加入,温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软实力越来越强,全市正掀起共建共享的热潮。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友好建设,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温州动员全市家庭、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积极推动城市治理引入儿童视角,努力为儿童更好成长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社会治理添内涵、儿童得实惠、社会广参与的成效。(记者 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