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社会信息
瓯江引水工程全速推进,获“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
发布日期: 2023- 01- 09 08: 57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记者日前从市公用集团获悉,瓯江引水工程全部4个标段项目在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创建中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这标志着瓯江引水工程的建设施工,不仅以速度取胜,更用精湛的施工技艺和文明、安全、环保的施工理念,成为全省水利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

抢速度

2022年隧洞掘进25公里 

1200人24小时连续作业不间断

2022年入夏以来,持续晴热少雨的天气,让温州部分县(市、区)生活与生产用水捉襟见肘。温州的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也由此备受市民关注。

“瓯江引水工程是温州人吃水的双保险。瓯江引水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年引水总量能达到7.43亿吨,到时候温州市区将形成珊溪水利、泽雅水库和瓯江引水工程互为备用的多水源供水格局。”市公用集团瓯江引水公司总经理滕玉楠介绍,在保障生活用水的同时,瓯江引水工程还能惠及温瑞平原5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到了台风季,市区河网也能从容预泄水量,为防洪腾出充足库容。

据了解,瓯江引水工程总长81公里,共分四个标段。经过600多天的连续奋战,截至2022年12月31日瓯江引水工程隧洞开挖累计掘进27公里(其中2022年掘进25公里)。目前工程已有28处作业面同步施工,全线投入使用560台机械设备,现场1200余名作业人员,实行“白+黑”24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  

拼技艺

山体中挖出的“大水缸”

420万温州人吃水的双保险

瓯江引水工程不仅承担着城市420万市民应急备用供水的使命,同时也起着河网生态补水、灌溉及防洪排涝的重要作用。工程自2021年4月10日开工后,多项工程技艺得到水利部门和业内同行的赞许。

就在不久前,伴随着土石翻滚而下的轰隆声,总长134米的瓯江引水工程的渡船头取水口围堰顺利合龙。至此,渡船头取水枢纽工程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就在围堰合龙当日,项目中的渡垟隧洞也完成隧洞洞身段第315次爆破。该隧洞长1.2公里,最大断面宽9.7米,高26.3米,可形成一个12.5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有“洞内水库”之称,为浙江省内在建最高的输水隧洞。滕玉楠介绍,在极端天气、瓯江严重枯水期等特殊情况下,隧道内的蓄水就能发挥应急作用。

作为目前温州引水流量最大、输水隧洞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同期作业面最多的引水工程,科技赋能推动了瓯江引水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其中渡垟隧洞是省内在建最高的输水隧洞,工程涉铁段采用双护盾TBM为温州市首次使用。此外,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建设过程中临江、涉溪、跨河,与铁路、高速、道路以及原水、清水管路多处交叉,分水口多处于高边坡等位置,工程技术人员克服地质灾害、不良地质条件和小流域山洪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用精湛的施工技艺全速推进瓯江引水工程各项建设进度。  

创标杆

获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称号

安全、文明、和谐赢得百姓点赞

瓯江引水工程自开工以来,市公用集团瓯江引水公司始终把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放在项目管理的首要位置,做到封闭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就在不久前,浙江省水利厅发布《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名单的通知》中,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全部4个标段项目在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创建中表现突出,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并在全省获评的32个项目(标段)中占据“前十名”的近半壁江山。

滕玉楠告诉记者,由于瓯江引水工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市区范围内,可以说是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的民生工程,为此市公用集团瓯江引水公司将生态、文明等要求写进了标书,要求施工单位优化施工工艺,采取环保举措。开工一年多时间,工程建设单位将文化工地、绿色工地、智慧工地贯彻到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到了让民生工程更贴民生、更近民心。

据了解,瓯江引水工程获“2022年度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后,为创优夺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公用集团瓯江引水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优的同时,重抓安全、文明、环保管理,把瓯江引水工程建设成浙江省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记者 夏婕妤 通讯员 张天杨 赵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