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完善配套诊疗体系 | ||||
|
||||
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内镜中心。 胡宁 摄 本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以新面孔示人,其升级为综合型诊疗院区之后,为周边居民就诊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医疗体系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该院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推进“四大中心”建设,提供更高效、专业的诊疗服务。 内镜中心 用“静”变慢 用“慢”变精 双屿院区内镜中心设在2号楼1楼,一进门,给记者的感觉就是环境舒适、安静。家属在检查区外面等,患者在里面检查,一切都井然有序。 内镜中心护士长余少敏介绍,中心面积有1000平方米,布局很宽敞,不少设置看似不经意,实则都有小“心机”。比如更衣室、VIP检查间、自助护理包销售,这些给予患者检查方便,同时保护隐私;再比如出口与入口分开、输液区检查区复苏区独立设置,明确的功能区保证了就诊秩序。 此外,护理团队十分重视服务细节。不仅有纸质的检查注意事项,还贴心地录制了普通话版和方言版的科普宣教视频,深受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欢迎。每名检查结束的患者,都需要在复苏区观察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环境安静,节奏也会跟着放慢,慢节奏能为患者提供精准筛查。”该中心副主任林介军介绍,中心会控制每天的检查人数,保证每台检查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为了完善精准筛查,中心的硬件也在不断升级,人工智能AI检查系统作为医生的“第三只眼睛”,可以随时监督医生。不仅对检查中出现的危险病变及时跳出提示框提醒,还会严格监督医生的操作时间,保证检查操作的规范化,从而提高早癌的发现率。 另外,还可通过多媒体医讯平台和各社区开展实时会诊,解决疑难病例。前段时间,一名女性患者在某社区卫生院进行胃镜检查,操作医生发现有一处异常,因为特异性不强,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于是,该医生通过平台发起实时会诊,邀请内镜中心主任潘杰、副主任林介军等多名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检查画面并进行讨论,最终大家一致给出早癌的诊断。后来的结果也印证了几名医生的观点。 血液净化中心 用“技”治病 用“情”暖心 双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获得2020-2021年度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这背后则是该团队贴心、细心、精心的服务体现。血透需要长期进行,一次两次,医护人员便与患者从熟识,到最后成为朋友、亲人。而温暖的故事在这里层出不穷,为贫困的患者买饭、节日里为患者送暖心老鸭煲、出钱帮患者垫付医药费、帮忙解决外地患者医保报销问题、为过生日的患者送上小蛋糕……以小见大,爱心凝聚,这里成了一个温馨而又专业的肾友之家。 双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不仅是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单位、省透析质控委员单位,还是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市血液透析质控副主任单位、市腹膜透析质控副主任单位。并且加入了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成为省血液净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提升项目成员单位,开展系列学术和技术交流,促进了省市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 该中心设在2号楼4楼,配备了60张床位,一年可服务40000余人次。如此专业的中心有一个强大的肾内科做“靠山”。据了解,肾内科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进入国家医院科技量值(STEM)百强榜,最好成绩位列第68名。并且,透析质控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该科主任、主任医师邵国建表示,双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可以提供几乎全疾病谱的肾功能衰竭的血透、腹透治疗。并且针对透析引发的并发症,可在该院区综合病房解决,不必再转至百里坊院区治疗,更为便利。值得一提的是,综合病房由6大内科组成,对于疑难病例,还可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另外,惠民举措也在不断升级,还提供外地、华侨患者的临时血透服务。 放疗中心 介入中心 用“久”解难 用“近”解急 前段时间,80岁的陈阿公去复查,惊喜地发现其肺癌病灶可以忽略不计了。原来,陈阿公在一次体检时被确诊为早期肺癌,但因为肺功能不好,他无法按时接受手术。在放疗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进行SBRT放疗,没想到,也达到了跟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 “双屿院区放疗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浙南地区成立最早的放疗中心之一。现在,每年新增的治疗患者达1000余名。”放疗中心主任林权冰介绍,中心是省市共建学科、市重点医学学科、市级区域专病中心肿瘤放疗方向。可以这么说,中心几乎覆盖了所有肿瘤的放疗治疗,各方面也随着双屿院区一起升级。像前面提到的陈阿公,如果是过去的普通放疗,得进行30次。而如今,设备、技术与时俱进,陈阿公只进行了5次放疗,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针对脑、肺、肝等部位的寡转移瘤的SBRT放疗,如今在临床上开展得越来越多。 跟随院区一起升级的还有介入中心。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贾珠银介绍,此前,双屿院区介入中心以收治平诊患者为主,如今除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外,治疗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肿瘤、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止血等更多的疾病诊治被纳入进来。(记者 胡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