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纾困 > 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11-29
公开方式
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3- 11- 29 17: 02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

一、发布主题

发布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有关情况

二、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9日(星期三)10:00

三、发布地点

市人民大会堂202会议室

四、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  瞿自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姜  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钟丽萍

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  徐长波

五、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陈靓秋

六、主要议程

1.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瞿自杰发布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有关情况;

2.与会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温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不动产登记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有关情况,回应解答大家关心关注的民生话题,今天我们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瞿自杰,副局长姜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副局长钟丽萍,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徐长波,请他们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瞿自杰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  瞿自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等改革任务要求,持续打响不动产登记队伍“助万企 惠万家”的服务品牌,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努力办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目前,全市共有11个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41个办证大厅,工作人员881名,共获评“省级巾帼文明岗”1家、“省级工人先锋号”1家,获评“省级便民利民窗口”3家。在今年全省首届不动产技能竞赛中,我市登记队伍荣获团体一等奖,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工作获自然资源部专刊推广。同时多项改革工作成为样板,如“双预告登记”带押过户模式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共有厂房按份额抵押融资模式”入选2023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由省发改委牵头考核的营商环境“登记财产”指标获评“标杆指标”和全省一档第一名。

下面,我就我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主要为三方面:

一、实施“三个减”的举措,打造走在前列的营商环境

第一个减是减环节,助企一次办。我们在办证大厅设置“企业专窗”,选配业务骨干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将原先受理到领证的五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窗口全流程服务,实现企业登记“1个环节办事,1个窗口互动,税后1小时领证”。打破常规办理模式,通过整合优化流程,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期,主动与企业对接,提前做好权籍调查、成果审查等工作,待验收通过后第一时间审核、登簿、出证,实现企业“竣工即领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按照环节最少、服务最优的要求开展流程重塑,实现了“交海即交证”“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第二个减是减时限,助企省心办。企业拿地办理纯地抵押后,随着项目建设投入的增长,希望办理在建工程抵押,以增加贷款额度,原先需按照“注销抵押登记、重新签订抵押合同后再办理抵押登记”流程,这中间企业需筹措大笔还贷周转资金,财务成本高。对此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让企业无需还贷,实现土地抵押登记直接转为在建工程抵押登记,办理时限由原先15天缩短至1天。同时通过“在建工程投入资产转为可贷款抵押物”和“竣工后建筑直接转为不动产房地产抵押”,做到建设项目全周期融资“零断档”抵押服务,不仅减少时间成本,更能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过桥资金,单今年就为企业节省了约140亿的融资成本。第三个减是减材料,助企高效办。以往企业完成用地审批后申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需提供身份凭证、土地出让合同、土地成交确认书等多项必要材料,对此,我们依托数字化改革,推行土地出让合同、土地成交确认书等全面电子化,实现企业拿地办证全流程“零纸质”办理。打造“不动产智治”应用平台,实现规划核实、土地复核、住建备案、测绘验收成果等共享互认,企业仅凭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即可实现“零材料”办理,有效解决了企业申请办证“无从下手”的难题。

二、实施“三个全”的举措,打造群众身边的登记驿站。第一个是全覆盖服务。针对偏远山区群众往返集中办证点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的问题,我们在各街镇、偏远山区设立“不动产登记驿站”,让城市居民和乡村群众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自驿站设立以来已开展上门服务513次,延伸服务625次,惠及群众15329户,像藤桥等偏远山区群众也可实现多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家门口办”。第二个是全天候办理。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节假日时间无处办”的难题,我们根据业务高峰期动态调整服务时间,持续开展预约精准办、下班延时办、午休周六无休办、证书快递半日达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时间支持。同时,设立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上线“自助打证机”,推行“自助查询、自助打证”,推进业务“白+黑”全天候自助可办。依托“浙江政务网”和“浙里办”APP“不动产智治”平台,实现80%的高频业务“网上办一次办”,并对网办掌办各事项流程进行梳理,制作“零门槛”的办理操作视频,让群众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第三个是全链条协同。打破数据孤岛,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数据交互共享,通过审批材料线上流转,构建税务、法院等多部门联动的高效协同不动产登记机制。开展“金融贷款+抵押登记”、司法拍卖不动产登记、“公证+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有线电视联动办理”等“一件事”改革,让群众搭乘上数字化“特快专线”,可享受多项集成服务,办理时限由几个月最多可压缩到一个多小时。

三、实施“三个一”的举措,打造勤廉并重的示范窗口。一是紧扣一条主线,即党建引领这一主线。紧扣“1+e+N”创建思路,纵深推进不动产登记特色党建品牌创建。“1”即一个实体先锋平台——“党员先锋工作室”,在全市均设立统一布置、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党员先锋工作室,由党员干部提供示范引领服务,打造标准党建服务阵地,促使品牌发展有依托、有基点、有阵地。截至目前已提供个性化服务1024次。“e”为字母e,即找准数字化跑道,着眼于群众和企业创新性、流动性登记需求,以“不动产智治”赋能业务创新、赋能服务延伸,形成“智慧+党建+业务”的品牌体系雏形;“N”即N个特色子品牌,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了“泰好登”“安心登”“农易登”“嘉里登”等子品牌14个,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党员先锋队”32支,设置了“党员先锋岗”46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24个,形成抓党建促作风、抓作风促业务的良好态势。近日,市资规局作为全市市直机关唯一代表在全市清廉温州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二是坚守一条底线,即清正廉洁这一底线。按照作风常态化建设、清廉窗口建设等任务要求,出台《温州市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和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一张责任清单、出台一套督查机制、优化一套智管流程、打造一个党建品牌、树立一批先锋标杆等“五个一”模式,推动登记队伍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按照部、省厅关于作风常态化建设46项任务和大厅“体检”84项指标内容,组织作风自检自查活动41次、交叉互检活动4次,创新开展“局长处长走流程、助万企惠万家营商环境大提升”活动12次,主动发现服务过程“梗阻”,优化程序,打通堵点。全市共聘请72位行风监督员,今年组织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31次,收集意见建议106条,信访投诉同比下降31%,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三是攻坚一条高线,即破题解难这一高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设置帮办代办窗口63个、提供服务次数1.6万次。同时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3个,解决疑难问题266个,让企业群众真正办得成事。大力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领导信箱、上级交办、部门来函、群众反映、窗口梳理等多渠道进行排摸,梳理出解难重点项目26个,联合职能部门实施“一楼一策”,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问题处置,目前完成率已达73.08%,争取年底前完成率达100%。出台《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方案》,采取“企业攻坚+部门联动+政府协调”的方式,已累计化解省属和市属国企权证缺失问题 64 个,办理不动产证188本,房产总面积42.11万平方米,盘活资产17.72亿元。

各位媒体朋友,以上是我们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要求,持续打造安全放心、智慧便利、高效协同的不动产登记高质量发展环境,争创全国不动产登记领域服务标杆城市,助力温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工作:一方面,深化“不动产登记驿站”集成化延伸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统筹各类云、网、平台资源,细化梳理与银行、公积金、法院等部门“点对点”的协同模式,以及登记服务已拓展到镇街和山区,包括到市外、省外、境外的延伸模式,运用系统化、整体性思维,探索与邮政等部门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以社区为单位,精细化区分服务载体,努力打造一批“不动产登记驿站”精品工程,形成“主体多元、智治协同、层次立体”的服务体系,共同描绘城乡共同富裕图景。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立体分层设权登记工作。持续深化房地一体登记、林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等三项与农村紧密相关的不动产登记事项,明晰农村产权关系,盘活农户资产,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探索地下空间不动产登记实施路径,探索立体分层设权登记工作,促进海域、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我市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空间。

主持人:谢谢瞿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中国网记者:我想了解,针对部分房开“交房难、逾期办证”等问题,温州不动产登记部门是否有相应的举措助力百姓的产权证能够拿得更快更稳、更安心?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  瞿自杰:谢谢您的提问!您所说的“交房难、逾期办证”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具体来说,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审批到验收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可能导致群众不能及时拿到证,但因为不动产登记处于所有审批服务的“最后一环”,许多本质上是前端环节引发的问题,最终都会表现为“办证难”问题,使不动产登记部门成为矛盾的焦点中心。为化解“办证难”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守好法律法规底线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一是开展破难专项行动,摸清问题底数。今年,全市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市主要领导直接指挥和统筹协调“办证难”问题,依托这一活动载体,我局通过梳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民生诉求平台、诉讼复议、调研走访等线上线下途径反映出的问题,围绕用地手续不完善,房开企业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和相关税费,跨宗地建设等8大历史原因,梳理因历史遗留原因无法办证的商品房和安置房项目共26个、涉及4433户。

二是出台两项保障措施,明确解决路径。一方面在制度机制方面,我局印发《温州市区不动产登记协调工作机制》,各地均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内外协商机制,明确内部相关处室职责分工,加强外部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解决疑难问题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月报跟踪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对每个问题项目均明确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推行“一楼一策”,通报每月具体进度。另一方面在政策增效方面,根据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要求,在地方人民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按照“证缴分离”的原则,在有关部门追缴土地出让价款和税费的同时,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破解不动产交易过程中因税费欠缴带来的“办证难”问题,已为4个项目打通办证路径。目前,共解决因历史遗留原因无法办证的商品房和安置房项目19个,惠及3132户群众,剩余7个项目1301户争取在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成。

三是优化配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对涉及遗留问题的小区开通“大证”办理绿色通道,每月及时将已办理首次登记的小区名单在“温州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布。同时,为解决交房与交证不同步的问题,推行新建商品房和安置房“交房即办证”,以往群众需要先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购房结算等手续后,再到政务服务大厅办证。现通过打造“房开”登记窗口,窗口前移至楼盘交付现场,购房者可在交房现场或之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并可自由选择下载电子证书或邮寄纸质证书,实现办事大厅“零跑趟”,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最后一环”的提速提质作用也明显增强。

浙江之声记者:为了优化企业的抵押服务,市不动产推出了“助企优抵”系列举措,请问这项措施对金融机构起到什么作用?谢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钟丽萍:谢谢您的提问!近几年我们分局与资规局的合作很紧密,成效也很显著,不动产登记机构改革以来,资规局陆续出台了许多“助企惠民”政策,给银行业务办理也带来了很大便利。“助企优抵”系列措施对金融机构起到的作用很大,对我们推进温州银行业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合规建设“三个示范区”创建工作也有很多帮助,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着重介绍一下“助企优抵”系列措施的作用。第一,帮助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银行客户在原来抵押物或贷款额度或合同约定期限等要素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各种组合登记方式,无缝衔接,安全落地,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也能免除在转贷过程中的还款压力和“过桥”资金成本,提高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第二,帮助提升了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对银行来讲,贷款抵押物是抵押权实现的保证。以前,因信息不对称或借款人不配合等原因,金融机构面临着预告抵押权失效风险。现在可以通过资规局推出的“无感办理”方式,通过“预申请”办理预告抵押转本登记,有效防止了抵押权的落空。从今年6月份至今,已经办理了5604件。第三,帮助提升了银行业合规经营水平。抵押登记业务的系统化、线上化办理,减少了人工介入,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资规部门推出的从土地抵押登记后转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转房地一体抵押登记,实现顺畅衔接,其实也保护了原贷款银行业务的延续,维护了金融机构之间良好的竞争秩序。

同时,自2018年开始,我们分局和资规局还合力搭建了金融延伸服务平台,我们两家单位联合发文推进登记模式从线下窗口到线上网办的飞跃,在全省也处于领先水平。通过这个平台,一是实现了登记信息“秒级”查询。有效满足银行贷前、贷中、贷后实时查询的需要,严格防范抵押物脱保的风险;二是实现了线上实时申请。银行工作人员无需再与贷款客户约定时间去登记窗口申请办理,减少了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实现了不见面办理。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将登记结果以电子凭证形式推送给银行,实现抵押登记全流程电子化。

据统计,1—10月,温州辖内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累计139万余笔,占全省查询总数的三分之一;线上抵押登记办件累计35万余笔,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抵押登记线上办件率达到97%,高出全省约10个百分点。所以资规局推出的系列“助企优抵”措施是非常接地气并且卓有成效的。

温州日报记者:现在老百姓通过掌上、网上办证很方便快捷,但对于偏远山区群众,尤其是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群体,掌上办理还是有很大困难,请问针对这些群体,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方面,温州有什么具体便民措施吗?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姜亮:感谢您的提问!经过几轮的改革,我市不动产登记领域已全面建立“网办掌办为主体、自助延伸服务为辅助、窗口大厅服务为基底”不动产登记便利服务体系,已满足全群体、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这一系列便民利企改革的红利正在充分释放。在如今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加、政务服务发展日趋细分化的新背景下,全市针对偏远山区、老人等群体,依托品牌引领,因地制宜,细化出台了一系列特色便民举措:

一是“1个平台”推进云端导办。优化“不动产智治”应用平台,集合不动产转移登记等30余项高频登记业务,同时增加适老化功能,在页面内可自主选择放大字体,方便老年人群体操作。开展“同城同标”专项工作,梳理标准化事项,形成4个视频版详细操作指南,通过培训打造一支优质导办队伍,手把手指导年长的办事群众使用手机、电脑办理登记,通过邮寄或者送证上门的方式让群众拿到证书,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前,群众一次也不用跑就能把证拿到,目前已办理此类延伸智办服务近8000件。

二是“1个背包”推进就近能办。如泰顺县聚焦山区群众出行不便等情况,让乡村群众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样的登记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了“泰好登”这一品牌,将窗口装进背包,提供背包上门无偿办服务,实现一个背包就是一个流动的登记站点,解决特殊群体出行不便尤其是山区老年人群体的办证难问题。截至目前,“泰好登”服务惠及1900余人次,努力实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跟踪到哪里,问题出在哪里就解决到哪里”。

三是“1个机制”推进承诺好办。我们依托“周三见”机制,比如在鹿城区藤桥镇设立了农房登记党团服务流动工作室,原来藤桥群众去市民中心窗口办理不动产登记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我们每周汇总村民登记诉求,并与藤桥村民约定每周三开展集中化解和登记服务。经过5年时间的沉淀,已为藤桥等地村民办理超2000件产权登记,“周三见”已经成为不动产同藤桥群众无需言语的承诺。

温州新闻网记者:在大家的普遍认识里,多数群众会认为,只有房屋和土地是需要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那除了这块业务,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业务也是需要通过不动产登记实现的?请为我们具体介绍下?谢谢!

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  徐长波:感谢您的提问!的确,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群众对房屋和土地登记是比较熟悉的,但实际上,除房屋和土地之外,海域、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也是可以登记的。目前,我们也已经积极推进上述自然资源的登记工作,总体情况如下:一是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进一步规范。全市林权登记资料已基本完成入库,瓯海区整村林权登记已进入正式颁证阶段,有效保障农户林地使用权益。二是海域使用权登记全面铺开。我们已在全市开展海域使用权登记,并率先在瑞安打造“交海即办证”海域使用权新模式,帮助企业在获得工业用海项目使用批文的当天,即可申请领取海域使用权不动产证书。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职能承接工作率先完成。6月7日,乐清发放了首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10月,全市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职能承接工作,不动产登记的最后一块版图得以补齐,标志着我市不动产登记领域已经实现了从分散登记进入“房地农林海”统一化登记的聚变,并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

最后,我想再简要介绍下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背景,实际上,上面介绍的海洋、森林等登记工作在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之前,是分散到国土、住建、海洋渔业、林业、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负责,但这样易出现部门间登记标准不一、无法及时共享信息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全国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各类不动产登记职能集中整合到自然资源部门,实现从分散到统一,将有力保护产权,促进经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竞相迸发。

主持人:谢谢,本场发布会的现场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