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筑牢冬春森林“防火墙” | ||||
|
||||
12月7日上午7时许,在苍南藻溪镇富溪村,由于村民农事用火,公路路旁冒出一缕白烟。这时,还在家中的富溪村党总支书罗步成,同步收到了一则预警短信,便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扑灭火源,处置用时不到20分钟。这次预警,之所以能够快速响应,得益于苍南当前正在构建的“空中看、地面守、林中防”一体化森林火情管控体系。 据介绍,苍南现有林地面积95.9万亩,森林覆盖率54.36%。入冬后,森林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增多,再加上降水减少,防火任务量大面广;林地住户大多是留守老人,森林防火意识有待提升。上述现象,均增加了森林防火的难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苍南从空中看、地面守、林中防三大方面入手,即搭建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景长巡查机制、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全力保护森林资源、群众安全。 “林火智保”视频监控系统,是苍南县森林火灾防治总体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运行系统前端监控点位32个。该系统通过监控,结合热成像、光学等自动识别技术捕捉火情画面,并根据火情等级自动报送预警信息至各个乡镇共富委、各个乡镇科室或分管领导等,实现火情处置高效闭环。自7月份试运行以来,该系统已发现并报送辖区内预警事件2709起。其中,藻溪镇作为试点乡镇,事件处理及完成率已达97%以上。 在地面守方面,苍南在严格落实护林员网格责任等基础上,以炎亭镇为试点,创新推出“森林防灭火+‘景长’制”工作机制,结合该镇“景长”53人、保洁人员41人等人员力量,让他们在巡查环境卫生时,同步关注农田及山地森林防灭火动态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置火情隐患。自该机制今年10月份实施以来,该镇已发现并消除火情隐患12起。 如果说空中看、地面守是为了第一时间扑灭火源,林中防则是为了阻止火势蔓延。近年来,苍南针对国有林场玉苍林区、鹤顶山等重点林区,建设生物防火阻隔林带,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抗火性、耐火性差异,交叉混合种植木荷、油茶等非易燃树种,组成森林防火生物隔离带,阻止地面火、树冠火向周边其他森林区域大面积蔓延。当前,苍南已建成完全闭合的生物防火阻隔林带30余公里,形成了全市最长的林区生物防火阻隔林带,有效筑牢了冬春护林防火墙。(记者 林思思 通讯员 黄卫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