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 标志性成果
平阳县深入推进“全域慈善”打造以慈善撬动县域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平阳模式
发布日期: 2023- 12- 14 11: 3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平阳县慈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存在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经济结构、产业格局、地理位置等差异,导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普惠共享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依然不足。为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该县在“善行平阳”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域范围内打造“村村慈善”,进一步整合各村社慈善资源,通过打造“全域慈善”,从个体、组织、政策、法治等层面全面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与公共服务“七优享”、共同富裕、平安建设等社会治理目标紧密融合,最终形成“人人向善、事事可善、时时行善、处处有善”的平阳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由点及面”高质量全域推进慈善体系建设。一是打造“善行平阳·中心基地”。为切实解决慈善需求与资源对接分散低效、慈善认知理念普及不足、社会认同参与不够、慈善维权等问题,该县在原“县介园”基础上,投资2000万元打造“善行平阳·中心基地”(温州南部慈善基地),推动慈善基地向枢纽型、联合型、支持型平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在精准帮扶、组织孵化、资源对接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实现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与慈善文化园点线结合,共筑“1+N”慈善阵地,构建“15分钟慈善文化圈”,一体推进村级慈善组织培育、慈善资源链接整合、慈善阵地共建共享、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慈善氛围展示营造,协同打通“家门口”的慈善工作站,推动慈善领域“共富同行”计划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建成村级慈善工作站456个,总规模达8154.67万元,实现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三是慈善共建养老模式全省典型。投入2175万元成立的“善行平阳”老年食堂基金,致力在全县构建“公益慈善+老年食堂”的新模式,为老年人托底“舌尖上的养老”。同时,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社会慈善捐款投入养老机构建设资金达1.2亿元,如乡贤徐宪德先生捐赠4250万元建设水头镇中心养老院,鲁建仁先生为昆阳中心养老院一期项目捐建3000万元,该模式在全省也具备特色典型。

(二)“凝心铸魂”导育结合夯实向善根基。一是“善学工程”助力扶志育人。实施“恤孤圆梦”慈善助学项目,做到精准助学,帮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念上书、念好书”;以“爱心·圆梦大学”慈善助学项目,通过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为困难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实地参观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宣传回乡实习、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使用助学资金1981.47万元,受益总计11599人次。二是“善文工程”传承慈善文化基金。以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和谐平阳为目的,把科技书籍、科普活动、少儿图书、文学著作、电影、防诈宣传等送到山区、海岛偏远地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新建4家城市书房(百姓书屋)、3家文化驿站、8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活动2894场,覆盖40余万人次。累计组织送戏226场、送书51434册、送展览讲座213场。三是实施“善行平阳·千(一)场志愿·万人公益”行动。充分发动党员团员、公务人员、企业职工、村社干部、学校教师、爱心人士等,构建“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在县机关各单位成立部门分队91个,在各乡镇成立志愿服务大队16个,在各村(居)成立志愿服务小队453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9.41万人(含4.6万党员干部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33.38%,人均信用时数7.51小时,帮扶困难家庭8445户、13363人、困难老人7472人,助力1235名儿童走出困境。

(三)“同心共筑”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石。一是“慈法工程”助力社会健康发展。在企业经营方面,县检察院、司法局联手制定《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创建一批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构建“刑事合规+行政合规+行业合规”的工作体系。同时,为深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行政合规工作,县司法局联合有关单位以万全镇家居行业合规为试点筹建“家居产业合规驿站”,并协调有关单位组建成立“合规法律服务组”“合规执法服务组”及“合规执法监督组”,为家居产业提供点对点、及时地“事前、事中、事后”的执法指导服务。二是“善和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由专业社会组织带动辖区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物业、热心居民等人员力量,共同组建调解队伍,协助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纠纷排查、纠纷登记、纠纷调解等工作,提升社区社会治理能力。目前,已建成专业调解组织20个,个人品牌调解室35个;建成信访代跑服务站16个,村社代跑服务点310个,乡村两级“代跑员”“矛小二”776人。三是“善急工程”凝聚基层群防群治合力。组织群众开展应急救援、院前急救知识、水域救援技术、地震救援技术等各类培训和演练,普及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技能,为小区、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截至目前,共设置AED设备105台,累计培训救护员人数56062人次,救护知识普及357795人次。绘制“救助热力图”,首创“百姓码”,对1.38万名最低生活保障人员、5111名低保边缘人员、1916名特困人员进行精准画像,确保慈善资本与最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时间实现精准匹配。

三、主要成效

近3年来全县共募集款物3.13亿元,支出2.3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8.5万人次,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工作,其中用于助学助孤1521万元、助困7880万元、助老1052万元、助医1445万元、助残191万元、其他定向1.16亿元。入选省慈善助力乡村振兴试点,“人均慈善捐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居全省山区26县前列,鲁建仁、乔治白服饰等4个荣获“浙江慈善奖”,慈善工作先后4次于全省各类慈善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时,做大慈善基金规模,鼓励和引导企业家、乡贤等人群设立冠名基金,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提升“三次分配”效能。目前全县共有慈善冠名基金90个,总规模达3.72亿元,其中荣获“浙江慈善奖”鲁建仁先生设立的“鲁建仁共同富裕慈善基金”已累计捐款超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