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 标志性成果
以“助联体”建设为载体
打造“弱有众扶”优享工程乐清样板
发布日期: 2023- 12- 14 17: 0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和优质共享,乐清市在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突出“安康托底”,以“助联体”建设推进高水平帮扶,打造“弱有众扶”优享工程乐清样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着力开创公共服务“七优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单打独斗”向“集成作战”转变。针对救助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信息不够畅通、联动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助联体”体系,推动救助服务横向联动、纵向到底。在县级层面。依托全省首家县级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整合23个部门的救助职能,实现高效协同、事项联办,推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24个事项办结时限从10-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在镇街层面。采取“专业社工机构入驻+专职社工队伍建设”模式,配备专职社工103名,在全省率先实现25个乡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全覆盖。在村社层面。建成514个村社“助联体”服务点,组建由“一肩挑”、村社党员干部、网格员等组成的5596人救助志愿服务队,推动救助服务直达基层末梢。

二、强化供需两端配给,推动“简单粗放”向“多元高效”转变。针对救助供给端资源不足、需求端排摸不够、两端匹配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助联体”撬动作用,推动供需两端扩容、畅通供需链接通道。一是让“供给”更有质效。依托智慧救助系统,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乡贤等多元力量参与,建立低收入家庭“三张清单”,涵盖76项救助帮扶政策、33项“物质+服务”项目,困难群众可按需线上“点单”领取,享受更充分更精准的救助服务。二是让“需求”更好满足。依托村社“助联体”服务点,发动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逐户上门排摸需求,开展探访关爱、排困解难等服务8.9万人次,特别是大力推进点亮“微心愿”专项行动,为低收入家庭点亮“微心愿”1124次。三是让“资源”更优配置。创新“助联体”结对联建、跨区域统筹机制,将柳白片区的溢出资源向北部山老区调度。如,北白象镇的“助联体”发动5家本土企业,通过来料加工等方式帮助龙西乡5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增收近2000元。

三、打造特色帮扶品牌,推动“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转变。针对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困难群众对更加美好、更高品质生活的新期盼,我们依托“助联体”打造了具有乐清特色的系列帮扶品牌,以更高质量的救助服务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擦亮“学子成长”品牌。开展“曙光夏令营”、“1619”青少年接续奋斗计划等专项行动,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学段教育帮扶体系,发放助学金超30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5万人次。二是擦亮“安居暖巢”品牌。在大力推进危房“动态清零”的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对近700户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的困难家庭住房进行环境改造,推动“有的住”迈向“住得好”。三是擦亮“携手助残”品牌。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白内障复明、膝(髋)关节置换等手术370余例,成功打造全国首个人工耳蜗植入全龄段全免费的城市,建成25个集照料庇护、就业培训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其中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获评省五星级。

三、实施成效

2021年乐清率全省之先,第一个实现县、镇、村三级“助联体”全覆盖。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9亿元,带动社会帮扶资金超8000万元,服务惠及困难群众11.6万人次。成功列入省级“助联体”专项试点、获评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第1名。乐清市“构建社会大救助服务体系”项目被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2022年12月21日,《乐清市破解社会救助工作三大难题,加快由“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转变》被省发展改革委评为数字社会系统2022年度“最优理论”。2022年9月5日,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就《乐清市破解社会救助工作三大题加快由“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转变》做出批示“请民政厅在全省推广乐清市破解提质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实践”。下一步,乐清以“助联体”为载体,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拓展共富有效路径,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努力为全省、温州大局作出更多乐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