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地获评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
|
||||
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单近日公布,我市文成县南田镇、苍南县钱库镇成功获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获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温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添生动注脚。 青砖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无数人对于江南古镇的共有印象,但细看眉眼,其实各不相同。如文成县南田镇,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里,素有“天下第六福地”的美誉。 南田镇地处文成县西北部,东连玉壶镇,南邻百丈漈镇,西靠西坑镇,北接青田县,总面积162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级生态镇,全镇境内平均海拔65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约15.0℃,其中森林覆盖率达77%,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表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Ⅰ级标准,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3.2平方米,是一个“天然氧吧”、“避暑胜地”。 听一听刘伯温的传说,体验一场缅怀先贤的“太公祭”,尝一尝地道的伯温家宴……在南田镇,得益于刘伯温文化的挖掘传承,刘基庙、刘基墓、刘伯温传说、太公祭已成为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其中刘基庙、墓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刘伯温传说》《太公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南田镇武阳村,武阳堂、刘基故居、武阳书院、娘娘庙、土地庙等重点历史建筑被悉数保留。村庄四周山体遍布阔叶林及竹林,中心田垟中种下了120亩的向日葵与荷花,每到春夏之际,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苍南县钱库镇,则传承着源远流长、厚重丰腴的吴越钱王文化,是一座江南文化“活”博物馆。据记载,钱库镇自周朝晚期开始,就有东夷土著在山边高地活动。唐朝晚期,已有汉族移民到钱库围垦海涂。到五代十国时期,钱库进入开发高潮,大量移民迁入并传承至今。彼时,吴越国在钱库一带开凿古运河、开通将军岭,钱库便成为吴越国在南方的前线战略要地。为了支撑前线支出,吴越国在钱库设立司库,收取当地税收为前线战事提供兵器、粮草等战略物资。此后随着江南垟平原的进一步开发,水利的兴修,至南宋淳熙八年(1181)成为鳌江南岸的商贾中心。 行走在钱库镇,小桥流水、水巷窄街、深宅大院、粉墙黛瓦、碧水绿树和谐而统一,丰富而纯朴。如今的钱库镇,境内有多处钱王时代的产物及纪念钱王的载体,还拥有具有突出价值的建(构)筑物、文学、民间信仰、地域文化的综合类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也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城镇格局和建筑艺术。镇内通过河道、街市,将商店、茶馆、桥堍、河埠、祠庙等多样化的空间联结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一套功能完整的水乡社会网络。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古镇既是存于当下的历史印记,亦是千年文化的积淀回响。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保持和延续传统民居的特色,让千年文脉更好传承发展。(记者 黄荣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