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积极防御寒潮 | ||||
|
||||
近期冷空气异常活跃,我市气温持续偏低。据气象预测,12月22日市区最低气温有可能接近历史最低值。全市各地各部门靠前发力,以“速动”应对“速冻”,筑起抵御寒潮的“温暖防线”。 找销路 为农作物做好保暖措施 寒潮来袭,给我市各地农作物种植、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尽管外面有阵阵寒风,鹿城区藤桥镇信合农业智能温控大棚里,却是一番温暖如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茄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白天25℃左右,晚上约15℃。”该园区负责人邹文克介绍,工作人员利用智慧农业终端,可随时使用手机一键调整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数字平台将各设备相连,实现精准管控,确保天寒地冻不减产。 苍南县荔枝种植面积约有1500亩,主要集中在马站、霞关、沿浦等地。由于荔枝耐寒性较差,苍南县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当地荔枝种植户预防低温冻害。在该县马站镇丰凯合作社的60亩无核荔枝种植基地,钢管、密网、稻草垛等防寒保暖物资都已准备就绪,种植户们正根据荔枝树的大小,给它们穿上不同型号的“保暖衣”。 连日来,泰顺县在发动党员志愿者帮助果农抢收水果的同时,发动镇村干部帮助果农找销路。该县南浦溪镇约有22户果农受到低温天气影响,抢收后滞销的水果达14800多斤。当地农业干部通过线上秒杀、线下联系买主等方式,目前已成功帮助销出11000多斤椪柑、脐橙等水果。“政府帮助我们把水果推销卖掉,我们就放心了。”该县南浦溪镇果农包碎丰感激地说。 送物资 让特殊群体温暖过冬 低温寒潮天气,给困难群众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瑞安市芳庄乡地处瑞安西部山区,全乡8个村大多在高山地带,受寒潮影响,当地气温降到零下4℃至6℃。连日来,该乡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群众等411名重点人员送上棉被、油米等防寒物资。 近日,苍南县救助管理站提供24小时服务,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提供救助。工作人员对街面、桥梁涵洞等流浪人员可能露宿的地方进行巡逻,并送上保暖衣物,劝导他们到救助站临时避寒。同时,在公园人口密集处发放救助联系卡、宣传单。 瓯海区潘桥街道金堡村是革命老区,村里老人比较多。12月21日,该街道联合区慈善总会、浙江迪亚服饰有限公司,将150套暖心冬装送进金堡村,为革命老区群众送上一股寒冬里的“暖流”。同天,洞头区元觉街道开展为期三天的抵御寒潮暖冬行动,一大早,志愿者们就将热气腾腾的暖心粥准备好,等待着各村孤寡老人、环卫工人、困难户以及残疾人的到来。 查隐患 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连日来,市区气温急剧下降,加上冬季江面多雾,给水上客运及货运船舶的航行带来不少影响。温州瓯江海事处通过深入船舶码头、水运企业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以及海上智控平台、VHF高频电话、微信等渠道,全力做好水上交通安全保障。 据温州瓯江海事处工作人员张驰介绍,海上智控平台可对来往客船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过程中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航行船舶实时联系,提醒其随时关注能见度情况、港内风力大小。 洞头区第一时间部署渔船避风工作,核对全区502艘渔船信息,实时掌握其中489艘捕捞渔船的动态轨迹,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回港避风。成立检查组,对一直停泊在港内的和紧急归港停泊的渔船开展隐患排查,落实避风锚泊工作。(记者 包蓉蓉 各县级融媒协作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