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打造“三位一体”全周期综合服务体系 | ||||
|
||||
近日,泰顺县举办蓝莓种植技术提升班,推动蓝莓产业发展,助力农村农业产业建设,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据了解,此类培训班今年以来已经开展5次,累计涉及1000余人次。2023年,该县围绕蓝莓特色产业,强化合作对接,全力打造“三位一体”全周期综合服务体系,实现政、企、农、银、保等多维联动,有力推进全县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式印发《关于加快蓝莓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明确了扶持对象、适种地类、蓝莓种植和基地建设补助标准,确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及时开发、推出与“蓝莓”产业相关的信贷产品,鼓励扶持泰顺蓝莓区域品牌创建。 聚焦生产端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为了让农民安心生产,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诺以协议签订当年的蓝莓种苗乡村振兴优惠价供给泰顺县域内种植户,且五年之内价格不随种苗市场价增高而增高;除价格外,还承诺确保种苗存活率不低于90%。 泰顺县供销社则充分发挥农资供应桥梁纽带作用,与种子、农药、化肥、棚膜等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合作,争取为种植户提供产业专用农资的统一采购配送和使用指导服务。据了解,喷滴灌供应商可以市场价7折左右的优惠为种植户提供服务;全县55家农资店经筛选,有5家优质供应商可以提供市场价9-9.5折的化肥、有机肥、地布等优质农资服务。 蓝莓种植技术是丰产的关键,为此,泰顺成立县蓝莓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由专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开展集中培训或现场指导,免费提供种植养护全过程技术服务,包括检测土壤环境、制定土壤改良方案、种植技术方案、植保方案、果品采收方案等。2023年安排蓝莓种植技能培训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提升全县相关从业人员的科学种植、管理能力及营销技能等水平。 泰顺全县积极探索村集体与合作社、龙头企业融合发展模式,发挥带头作用,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种植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村委会+合作社+种植户”等可行模式,迅速发展壮大蓝莓产业。截至目前,蓝莓可种植地块已流转6600余亩,已开垦4200余亩,已种植1100余亩。 聚焦供销端 全力保障种植成果 以订单式收购保增收让种植户吃“定心丸”。根据框架合作协议,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对种植户手中的“蓝莓1号”果实进行保价收购,收购期至种植后10年,期满后依据市场行情另行协商。为共同打造共同富裕样板,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还将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发展壮大泰顺县域内村集体经济。 除原料果保价收购外,种植户还可以选择鲜果自销。待蓝莓进入丰产期后,泰顺将通过网易严选、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线下则开展蓝莓采摘节等文旅活动,实现采摘体验、收购和网络销售一体化,全面带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司前镇里光村、状元村等蓝莓种植基地“蓝美1号”首次产果,鲜果自销助农增收10余万元。 为了提高蓝莓产品附加值,经合作双方协商,当泰顺县内及周边的“蓝美1号”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后,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泰顺投资建设蓝莓花色苷精深加工厂。不仅可以将收购来的原料果直接加工成蓝莓果脯、果酒、果汁、乳制品等,还能提取花青素生产具有护眼、改善睡眠、保护心脑健康等功能的保健品,在提升农业产品价值的同时还能助推我县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产生的效益将辐射浙闽边地区。 聚焦信用端 助推资金扩大化 为帮助种植户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难问题,根据县政府出台的蓝莓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泰顺县供销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资源优势,联动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县农合联蓝莓产业分会提供“共富·蓝莓贷”专项信贷产品授信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第一批农合联会员获得“共富·蓝莓贷”合计贷款资金1000余万元,按照财政贴息补助标准,预计可帮助以上会员节省专项贷款利息60万元。 种植主体、县政府、蓝美公司三方按一定比例组成风险保证金存入多方监管的专户。该模式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信用贷款申请额度,据悉最高可获信用贷款300万元,又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风险。种植主体贷款时与金融机构签订委托付款合同,同意由浙江莓好现代农业科技合作社代为支付可从信贷资金中用于蓝莓产业发展。(记者 周汉祥 通讯员 陶杨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