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文成以社会力量办文化,文化主理人实践初见成效
发布日期: 2023- 03- 28 08: 51 浏览次数: 341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3月23日,一场名为“定格春天”的艺术活动,在文成县周壤镇南岭村举行。挑选、修剪、摆放,在“文化主理人”引导下,村民们各发奇思,用手中的鲜花将春天“定格”。由这个小村庄延伸开来的插花、植物拓印等活动,接下来将在全县联动开展,以此装点百姓的生活。

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彰显出文成县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2022年12月,文成县“浙里文化圈”服务指数位居全省第一;第四季度的省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稳进提质指数“文化事业发展”工作,再列全省第一。文成文化事业缘何能收获这份头彩?荣誉的背后,又隐藏着怎么的先行探索?文成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介绍,激活原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引进“文化主理人”等社会组织为文化发展赋能,是文成这些年不断探索的路径,也是文化在基层开枝散叶的“秘笈”。

基层文化特色鲜明

线上线下可“圈”可点

铿锵有力的鼓点,富有畲乡风韵的唱腔,婀娜多姿的扇子舞……这个周末的西坑畲族镇叶岸文化礼堂内,一场由当地畲大嫂文化志愿者团队精心编排的文艺汇演,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同一时间,在珊溪镇街头村文化礼堂,一场关于“孝文化”的颁奖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我们村孝顺子孙评选已经30周年,借这个特殊节点,我们想让活动更有声势,让孝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村委会副主任王秋红告诉记者。

叶岸、街头的特色文化展演,是文成基层文化事业加速发展的写照。在集中整合文化阵地的过程,文成以“文艺赋美”工程,结合本土“山水舞台”等文化品牌,在景区、街坊、社区等地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借助畲乡文化、刘基文化、侨乡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吸引百姓参与,就此贴近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文成县以创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契机,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点260余个,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5个。依托于此,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线下“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之外,去年,文成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推出“浙里文化圈”注册有礼推广活动,为群众提供了“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文化舞台。线上“浙里文化圈”的文成频道上,只需点点手指,就能体验集“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场景于一体的模块化服务。

一个个圈子,不仅“圈”出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间,也“圈”出了群众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各方力量三级联动

文化主理添砖加瓦

文化阵地配备齐全后,如何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高质量文化生活添砖加瓦?

文成的解法,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管理中。

去年7月26日,文成布局到各乡镇的“文化主理人”项目正式入驻。我市首批17名文化主理人、17名文化助理员,也正式上岗。通过注入社会组织力量,原本仅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独唱”,升级成了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的“合唱”。

目前,文成县17个乡镇均已达成三级联动配合模式,即一名“多边形”专业文化主理人+一名文化助理员+一批由乡镇文化能人和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三者逐级分工、各司其职,实现网格化,全覆盖服务管理。

“文化主理人入驻乡镇后,最直接的是人员力量的注入。”珊溪镇党委委员吴文广介绍道,此前,各乡镇仅配备一名文化员负责多项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力量的投入较为薄弱。文化主理人不仅为地方文化团队带来更专业的艺术指导,还创新了活动形式,为群众提供了全年龄层、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文艺能人崭露头角,进而加入“文化圈”,带动文化触角向下延伸。

自文化主理人入驻以来,文成共开展各类活动4000余场,挖掘培养唱歌、雕刻、剪纸等乡村文化能人80余人。“每位文化主理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平时,各主理人驻扎乡镇,充分了解乡土文化,为乡镇文化活动提供更具专业性的艺术指导及活动策划。”文化主理人项目负责人周夕人介绍说,在重大节庆时,他们还可以统筹调配所有文化主理人,让人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目前,围绕刘伯温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品牌,文化主理人推出了刘伯温传说故事推广、畲歌畲舞教学、唱红歌等文化活动400余场。在让川村,文化主理人每周帮忙策划畲族体验活动,举办畲族竹竿舞体验、畲族捣糍粑体验、畲族“山哈歌对唱”体验(学唱)、畲族“摇锅”趣味运动等,助力文旅融合。

记者手记

基层文化要有人“理”

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责无旁贷。但是,政府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具体到点、到节目、到个人的渗透力,远不及来自社会和基层自发的力量。因此,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将政府部门的“独唱”升级为社会力量的“合唱”,是文化在基层“广播”的关键。

文成推出的“文化主理人”项目,就是温州社会力量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创新举措。过去,受基层文化从业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文化事业发展存在一定局限。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由政府包办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事业迫切需要创新服务方式。

从“文化主理人”推行的效果来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管理,能较好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对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凝聚文化合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文成的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我市各地有更多来自民间的“星星之火”,加入到文化事业共建共享的队伍中来,继而形成燎原之势。(记者 金瑞雅 陆剑于 实习生 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