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纾困 > 县市区动态
鹿城以造血式帮扶助弱势群体稳就业惠民生
发布日期: 2023- 06- 17 09: 03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开业4年后,帮助孤独症青年就业、推动他们融入社会的烘焙店“壹星酿”,终于迎来第一个收支平衡的月度。

当初,创始人胡温中相信,烘焙是一个适合自己双胞胎孤独症孩子的工作;凭着多年在净水器配件生产行业的经验,自己也有能力让它盈利。但隔行如隔山,哪怕有亲戚朋友捧场,位于鹿城区的首店开张第一个月就出现亏损。

不少孤独症患者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来店里上班,胡温中没有拒绝。但店里亏损最高的一个月达到11万元,他都绝望了:“最后再投100万,亏光就关门。”

党委政府的关注,成了“壹星酿”扭转局面的契机。鹿城区民政部门把它作为公益孵化项目给予支持,市区两级分别对部分门店实行免租金扶持,发动单位订购,送上慰问资金。

这些举措,减缓了“壹星酿”的亏损速度。今年2月,在100万元耗光之前,“壹星酿”首次实现收支平衡,16位“星星的孩子”暂时摆脱失业风险。未来,“壹星酿”将作为一个初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慈善项目,继续扩大市场,争取吸纳更多孤独症青年就业。

“壹星酿”的创业经历,是近年来鹿城创新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取得成效的典型案例。该区尤其注重探索多种模式构建造血式帮扶体系,致力帮助弱势群体稳就业,持续协调三次分配惠民生。

慈善品牌七安红——

公益创投助力农村就业增收

总部位于鹿城的安基金,尝试另一种造血式帮扶新模式:将科技金融产业的创投模式移植到公益领域,开展慈善项目孵化。

该基金是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慈善组织,获评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是我市少数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成为公募基金会的机构之一。其首个公益创投项目,是助力文成县周山畲族乡际下民族村,推出慈善助农红茶品牌“七安红”并实现盈利。

在助力党委政府结对帮扶该村过程中,安基金发现当地集体茶园有一大批上世纪60年代栽种的老茶树。由于长年无人管护、自然生长,反而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做出的茶品质上佳。基金秘书长助理卢孔惠记得,他第一次喝到那茶时,“力道足到让人直冒汗,10多泡后还有茶味”。但长期以来,村民只拿老树卖茶青,收入十分有限。

基金会围绕老茶园,开展通乡公路提升、老茶园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确立“老茶树红茶”定位,申请“七安红”品牌,邀请团队设计视觉系统,利用自身平台搭建销售渠道。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制订认定标准、优化制茶工艺。

去年,首批七安红上市,售价每公斤近2000元,带来总收益约20万元,全村大部分留守农户人均增收超千元。安基金还助力理顺分配机制:村集体每公斤收入1000元,其中包括支付茶农采摘费用、茶叶制作加工费用;剩余部分用于茶园基建、包装物流等。

今年,七安红销售收入预计翻番,届时除了保障村集体和茶农收益外,盈余部分还将用于村老人食堂运营。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扶持,直到该项目打响知名度、形成稳定运营模式,实现成功孵化。

造血式帮扶亮点——

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以壹星酿、七安红为例,鹿城致力借造血式帮扶助稳就业。

该区民政局局长林明武认为,和传统慈善相比,这种帮扶方式能让有限的慈善资金尽可能滚动起来,惠及更多需要救助的群体。其关键在于推动慈善项目走市场化道路,以商业上的可操作性,带动公益上的可持续性。同时,政府对公益项目的支持,要把重点放在启动初期,帮助他们熬过收支平衡点、完成自我造血初次循环。

推动造血式帮扶体系形成亮点,离不开近年来鹿城着力开展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鹿城区集成民政等部门数据、低收入家庭需求、公益慈善组织资源,开发“慈善鹿城”智慧服务应用,匹配慈善供需两端。推出“慈善事业一张码”,鼓励市民以扫码捐款方式筹集善款超亿元。归集平安乐巡、善款捐助等善行义举,出台慈善积分管理办法、上架积分兑换商城。

该区建成覆盖所有街镇的慈善服务中心网络,构筑15分钟慈善圈。打造枢纽型慈善服务综合体,吸引公益组织、慈善项目入驻。持续擦亮红日亭道德地标名片,打造白鹿少年行、点亮星星、怀爱桑榆等一批面向不同群体的慈善品牌。强化典型带动引领,近年来涌现一批中国好人、浙江好人、温州好人。联合民营企业和内外温商,成立一批企业冠名基金、捐赠人意向基金,落地大病救助、助困帮扶、助学等项目。

得益于这些举措,3年来,鹿城累计发动慈善力量60余万人次,惠及困难群体30余万人次。带动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5%,获全省首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地区财政激励。(记者 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