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成交全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 | ||||
|
||||
6月8日,浙江第15个世界海洋日主场活动暨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启动仪式在苍南举行。在仪式上,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与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购买沿浦湾红树林10年碳汇量,交易面积约占全县红树林面积的四分之一。据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透露,这是浙江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 相对于陆地森林固定的“绿碳”而言,蓝碳或许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概念。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特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与绿碳等其他类型碳汇相比,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据悉,此次红树林蓝碳交易的签约,是我省培育蓝碳交易市场意识,探索和试验碳排放交易程序的首次尝试,将有力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以及蓝碳自愿市场、履约市场和普惠市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苍南大力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成功在北纬27.3°打造中国北缘最大的红树林生态湿地,现有红树林规模超1600亩、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相当于热带雨林的5倍。经过修复的沿浦湾红树林,正在生成“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的碳汇产品,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 此次交易,涉及红树林面积约470亩,碳汇量为2016年9月至2026年8月的碳汇总量2023吨,交易额约12万元。交易采取“期货”形式,双方先签订购买协议,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及备案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后,再核算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后由沿浦镇交付碳汇产品。此外,碳汇交易的获益资金将全部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实现收益反哺。 “碳汇交易是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新支点。”沿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正排解释,对买方企业而言,企业有碳减排任务,一旦超过排放标准,企业需要购买碳汇量用于抵消碳排放量,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升级产业以节能减排。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远景科技集团将在2028年实现清洁能源全产业链的碳中和,除了提升生产技术实现减排,仍需优质碳汇资源抵消部分碳排放任务。 “此次交易尽管规模不大,但仍预示了这片树林所蕴藏的更大价值。”陈正排说。苍南还将依托国家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借助去年落地苍南的全国首个亚热带海洋滩涂研究院的专业优势,加大红树林种植区域的管护力度,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并设置大型生态综合养殖区6200亩,构建红树林种植与生态养殖的共存模式,孕育更多、更优的红树林蓝碳资源,加速推动“两山”转化。(记者 林思思 夏晶莹 苍南融媒记者 李静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