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7-07 10:55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聚焦“12345”总体思路,锚定“冲二保三争优”全年目标,紧扣变革重塑、作风建设两条主线,加压奋进,克难攻坚,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市连续第四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

(一)健强机制,系统构建高位高效精准闭环的治理格局。创新建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领衔挂帅、分管领导靠前督导、环保部门统筹抓总、相关部门督查销号、属地政府主体责任“五大机制”,逐级传导、层层压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观看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每季度听取“五水共治”工作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刘小涛、市长张振丰分别带队实地督导生态环境工作,王彩莲副市长 “一县一专题”研究推进重点工作。建立上级交办清单和督察隐患清单“两张清单”,顺利完成2023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调查迎检。截至目前,二轮央督反馈的“5+9”个问题完成11个,2021年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的“25个问题+2个典型案例”完成24个,2022年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的“12个问题+1个典型案例”完成整改12个,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个问题正在有序整改,各类上级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销号。

(二)护航中心,持续彰显服务经济稳进提质的责任担当。一是创新推行监督执法预警提示机制。对全市三万余家工业企业分批次开展“地毯式”走访检查,协助企业查清问题隐患,发放问题整改预警“提示单”,做到一次性全面检查、一次性提醒告知。截至6月,全市帮扶企业21649家次,发放预警提示单3591份,协助整改环境隐患问题6701个。二是靶向精准打好惠企服务系列“组合拳”。推出15条惠企举措以及暖心助企“十件实事”,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持续规范生态环境服务市场。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和排污权要素保障,生态环境审批集成改革入选省厅改革试点。三是积极拓宽生态环保投融资模式。圆满承办全省EOD项目推进现场会。谋划13个EOD项目,其中2个选国家项目库,2个入选省级项目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进第二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建成项目32个。四是持续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全面总结我市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进展成效,受邀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进展评估会上作典型发言,推介温州经验。组织乐清申报第二批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目前已通过生态环境部专家评审。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2022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我市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强度综合评分全省排名第1,污染物排放强度考核全省最优。今年1-5月,全市重金属减排5.1%,减排总量全省第一。

(三)护航亚运,全面掀起环境质量保障提升的攻坚热潮。一是狠抓蓝天保卫。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机制,更新完善大气污染源调度清单,分级落实应急减排。统筹推进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涉VOCs低效设施升级1012家,VOCs源头替代93家。1-5月,市区PM2.5浓度均值31μg/m3,O3浓度131μg/m3、全省排名第二,AQI优良天数比率96.7%、全省排名第二。二是狠抓治水攻坚。组织开展“千人百日”治水攻坚行动,“一河一策”推进38条亚运核心水域重要水体综合治理、重点断面达标升类和黑臭水体防反弹整治。持续推进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扩面增效,指导乐清环保产业园打造省级标杆工业园区。1-5月,全市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2.9%,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87.5%、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三是狠抓净土清废。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市本级、龙湾、洞头、乐清、瑞安创成省级三星无废城市。持续深化小微危废统一收运体系建设,1-6月转运处置危废4114吨。探索建立危废跨区域利用处置生态补偿机制。龙湾“修复工厂”改革试点项目通过省级专家组技术鉴定。四是狠抓除险保安。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市连续44个月未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部署推进“绿剑2023”专项执法等系列行动。狠抓环境信访维稳保障,实施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攻坚,1-5月全市受理环境信访件同比下降23.46%。五是狠抓示范创建。印发实施《温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组织市本级和乐清、泰顺、瓯海等5个县(市、区)攻坚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深化美丽海湾建设,南麂列岛诸湾通过生态环境部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专家评议。开展年度美丽温州体验地遴选,新增5家市级培育对象,泰顺大溪源蝴蝶谷获评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四)强基铸魂,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环保铁军。一是推动主题教育特色化。聚焦主题教育要求,积极对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邀请相关司局领导来温调研指导,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温实践阵地,张振丰市长两次专题听取阵地建设相关情况汇报。目前已初步完成主题展馆方案设计,基本完成实践案例挖掘。二是推动队伍建设体系化。打破地域层级壁垒,强化干部横向异地任用和上下融通交流。今年以来,共提任科级干部4名,干部交流12人,提任交流力度全省最大,真正实现全市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建立健全挂职历练机制,选派6名年轻干部开展上挂下派。开展“双一流”人才引进3名,招录公务员(参公)7名,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三是推动清廉建设制度化。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示警机制,形成工作职能、廉政风险点和防控举措3张清单,总结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113项,深化实施“六廉”并举清廉工程。持续深化清廉单位建设,确保三年内实现全市清廉站所建设全覆盖。四是推动执法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执法大练兵活动,创新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试点环境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改革,强化市县两级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环境执法案件质量连续三年排名省厅和市直部门评查前列,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队全省唯一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市级表现突出集体。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不断提高良好环境普惠度,开辟美丽温州建设新境界,以实干担当奋进“两个先行”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重点打好十大硬仗。

(一)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工作,持续推动两批次7个省级低(零)碳试点镇(街)、61个试点村(社)的模式创新。全面启动第二批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建设,力争在电镀园区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经验”。深入实施新一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累计建成重点项目51个。

(二)打好亚运环境质量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提级改造,加快治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动态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县协同、联保共治,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管控。全面推进迎亚运“千人百日”治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三大赛事主场馆“一馆一档”、38条亚运核心水体“一河一策”治理。

(三)打好清新空气保卫战。持续深化建筑工地联合执法和长效防控,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全面推行扬尘污染数字化监管强化PM2.5、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全年完成4000家次废气治理低效设施升级改造。统筹推进车、油、路、企综合治理,持续深化“车检一件事改革”,实施重点区域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安装联网,全年淘汰老旧柴油叉车并替换新能源车辆1000辆以上。

(四)打好碧水澄清攻坚战。落实断面“一点一策”综合治理,建立优化汛期管理、水质预警、联防共治工作机制,严防断面水质降类反弹,全面实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成50台水质监测设备安装,水质智慧动态监测平台投入使用。统筹推进234个“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污水管网一张图”试点。探索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监测长效机制,协同推进乐清湾综合治理。

(五)打好净土治废攻坚战。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升星攻坚行动,力争实现无废城市创建全覆盖,打好无废满意度提升战。结合“无废亚运”,推进第3批次300个无废细胞创建。出台《温州市小微危险废物收贮运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持续完善收运体系建设,力争今年10月底前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加快建成龙湾“修复工厂”,探索实施污染土壤修复数字化、全过程监管。

(六)打好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一体推进二轮央督、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委专项督察、举一反三“清零行动”等整改任务阶段性收官。聚焦本轮长警片调查关注重点,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关联性、衍生性问题,谋划启动新一轮重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零行动,确保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联动整改。

(七)打好美丽温州提标攻坚战。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力争乐清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组织市本级、瓯海、平阳、苍南、龙港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确保其中2个以上创成。深度打造一批绿色街镇、绿色零污染村、美丽园区、无废细胞等“美丽温州体验地”项目,持续擦亮生态靓丽新名片。全面开展GEP核算与实践应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和碳汇交易机制。

(八)打好生态环境除险保安攻坚战。建立健全重点风险源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一体推进“南阳实践”。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执法巡查和应急保障,严格落实“五个第一”要求,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响应、妥善处置,严防各类突发事件次生环境影响。深化运用实践“浦江经验”,动态清零信访积案。确保今年全市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以上,初信初访化解率95%以上。

(九)打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战。健全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体系,全年新建45个地表水省、市、县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或完善54个乡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全指标自动监测站,建成5个重点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推进5个地下水国控点位升级改造和规范化建设,新增6个省控地下水区域点位、2个省控地下水风险监控点位,完成9个县级水源地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全面构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全市生态监测质量“一盘棋”。

(十)打好生态环保铁军锻造战。深入实施“双建争先”“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工程,持续抓好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整治,全链条防范化解廉政风险,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深入开展“七个一”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第二批全市系统清廉站所建设,培育打造清廉单元温州样板,强化正风肃纪延伸检查。进一步畅通系统干部“内循环、外循环”交流机制,加强评优评先激励机制建设,创新推行共性+个性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