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劳模工匠馆开馆 | ||||
|
||||
温州劳模工匠馆内部陈列。(刘伟 摄)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伴着瓯江潮涌的激越澎湃,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温州,砥砺奋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造。 8月10日,温州劳模工匠馆正式开馆。瓯越大地以城市之名,致敬劳模工匠,为温州树起新时代的精神地标! 精神代代相传 打造劳模工匠文化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将温州打造为世界闻名的“千年商港”,而劳模所代表的劳动者所形成的职业精神,却始终焕发着生机。挖掘劳模故事,整理劳模历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建设温州劳模工匠馆的初心与缘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共有109人次108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与家乡共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央提出以恢复和发展工农生产为中心的方针。那个年代,以李慕芳、李阿芳、杜玉燕为代表的劳模,像“老黄牛”般的大苦大干,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恢复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春雷乍响,人们对劳模的记忆也从黑白变成彩色。以“农业父子劳模”金宗伦、金显耀,勇于改革的企业家滕增寿、邵奇星、丁国聪为代表的劳模,成为推动改革、扩大开放,迎接市场经济挑战的时代先锋。 迈进新时代,一批专职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开始走入劳模评选中,以胡东方、张积贵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扎根一线,从学徒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为本土制造业续力。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温州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温州劳模工匠馆通过展示他们的事迹,记录温州工人阶级创新创造的光辉历史,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更加立体,激励广大职工一起争做领跑人。 四大展示厅 诉说奋斗故事 百年温州奋斗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劳动史。市总工会多次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决定将总体布局分为百工之乡、百名劳模、百年征程、百行竞秀四大展示厅。 “百工之乡”展厅追溯至千年之前。在这幅历史的长卷中,温州经历多次移民,移民们在带来不同方言乡音的同时,也带来了家乡的民俗习惯与工艺技术,为百工之乡的“百花齐放”打下坚实基础。 在“百名劳模”展厅有一幅温州最全的数字劳模星谱,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10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低分辨率照片,进行画质提升与修复,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老黄牛到“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的业界精英,在一个个闪亮、平凡的名字中,追寻劳模精神的印记。 “百年征程”展厅讲述温州百年行业发展与劳模贡献紧密关联的奋斗故事。从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之时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工人阶级在激越奋进的改革大潮中弄潮,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惊天动地伟业。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工匠,是一个时代追寻的脚步,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制造业前行的源泉。“百行竞秀”展厅则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市涌现出的一大批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他们中有电工、公交车驾驶员、武术教师,还有钢筋工人、共富带头人、瓯菜大师等。 劳模展品 展现匠心光辉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包浆”的老工具,诉说着劳模工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承载着敬业专注的匠心。 温州劳模工匠馆通过音像资料、报纸、实物等形式,让收藏在柜子里的史料实物、陈列在墙面上的图片文字、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资料都“活”了起来,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光芒。 除了有实物陈列,馆内还有许多新潮的黑科技,如采用翻版、360剧场和绘画及声、光、电等多种艺术形式,立体展示温州劳模、工匠的感人故事,打造出温州劳模文化的品牌。 馆内的百工长卷,以《江山胜揽图》为画风背景,展现瓯窑瓷器、造船、漆器、造纸、油纸伞、黄杨木雕、温州刺绣等工匠故事,通过不同场景、时间、季节的转变阐述从宋到近代,温州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内涵,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时空穿梭感。 技动天下互动墙以图文翻版的形式,串联起温州古代工匠技艺和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图文内容,讲述古今技能传承人用双手创造的梦想与故事;三百六十行互动剧场,是致敬劳动者的舞台。站在环形的拍摄台上,根据引导屏提示进行操作,秒级生成个性化短视频,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成为温州劳模工匠馆的代言人。 温州劳模工匠馆的建成,以榜样树丰碑,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可供瞻仰的方式呈现,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风尚,引领着职工群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再创新辉煌!(记者 庄越 实习生 陈舒晴) 用劳模工匠精神擦亮新时代奋斗者底色 温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胡长虹 在温州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各条战线的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今天,温州劳模工匠馆正式开馆,这座一站三中心的场馆,是劳动者驿站、劳模工匠事迹展示中心、劳动思想传播中心、劳动学习和体验中心,希望使劳模工匠有荣誉感、职工有归属感、百姓有获得感。 贴心人、娘家人、知心人,这是对工会的温馨称谓,是一份褒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近年来,温州市总工会积极推动劳模医疗补助、公共租赁住房、子女入学优待等政策的落地,积极为劳模谋福祉。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五年间,我市选树全国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共534个;培育“浙江工匠”157名、选树“温州工匠”213名;并以此为依托,组建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27支,推动劳模精神“五进”活动,开展志愿服务400余场次。 为锻造更多工匠,助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总工会推行实施“百千万”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打造百个标杆班组、培育千名工匠(金牌工人)、培训万名技能人才,造就一支高技能高素质职工队伍。自启动以来,“百千万”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技能人才6万余人次,签约师徒2129对,助推了蓝领的“成才梦”。不仅如此,市总工会还制定高技能人才奖励办法,通过“星火计划”“师带徒”、创建“匠心班组”、寻找“最美工匠”、劳动者匠心领军人物寻访等载体,助力工匠文化“加码”。 接下来,将重点关注新领域、新业态中的技能人才,以践行工匠精神、掌握高超技艺等为指标,选树一批有温州特色劳模工匠,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 新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劳动者的答卷正在写就。温州劳模工匠馆的开馆,让劳模工匠有了专属展示厅,更为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添一个传播基地。市总工会将不定期在馆内开展宣讲与劳模工匠沙龙等活动,营造尊重劳模、崇尚技能、推崇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