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把杭州亚运火炬抵温 | ||||
|
||||
9月4日10点左右,171把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分装成19个专箱,通过专车从宁波运送至温州。当晚,装载着亚运火炬的专车驶出高速(温州北)后,早已等候在高速路口的警车迎接而上,一路护送亚运火炬安全到达指定存放仓库。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9月4日下午2点在宁波举行。鹿城区亚运办工作人员金龙参加了火炬交付仪式,并全程护送火炬安全抵温。他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亲手触碰到火炬,但当火炬“薪火”的实物首次亮相时,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惊艳。 金龙说,在交付仪式的现场,主办方从火炬造型、工艺、黑科技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杭州亚运火炬的“独到之处”。尤其是杭州亚运火炬“薪火”的造型灵感来自良渚文化,如火炬采用“方形桶身”,造型自下而上“生长”,其中方形炬冠象征着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圆形的炬身则由良渚螺旋纹演化而来。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火炬底部还印有篆刻文,取自西泠印社的篆刻文体。 “薪火”的制造工艺同样令众人惊叹。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而火炬的原材料利用可溯源机制能确保真实性;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最让金龙感兴趣的是,杭州亚运火炬还蕴藏着不少“黑科技”。宣传片里介绍,为了使火炬能“无惧风雨”,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数项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能扛住8级大风和大暴雨。 交付仪式结束后,2000余把火炬及火炬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开始装车,将分赴全省11个地市。搬运过程中,金龙发现杭州亚运火炬专箱包装得非常“严实”。他说:“温州共有171把火炬,分装在19个箱子里,每个箱子里有9把火炬,火炬净重在20斤左右,但连箱子毛重就达到了60斤。” 下午4点50分,金龙与同行的工作人员将最后一箱火炬搬运上车后,温州“火炬专车”从宁波市前湾新区缓缓驶出,经高速一路向南。晚上9点半,装载着亚运火炬的专车驶出高速(温州北),早已等候在旁的警车立即为其开道。晚上10点左右,全体工作人员一路护送火炬到达指定存放仓库。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市民与亚运火炬的缘分早在33年前的9月5日就已经结下。1990年9月5日,北京亚运会火炬“亚运之光”的分火炬由邮政专车运抵温州市区。北京亚运会火炬到达温州后,全市举行了“迎亚运、爱温州、促开放”火炬环城跑活动,点燃全城百姓的亚运激情。(记者 夏婕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