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湾、龙湾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24- 01- 02 09: 07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龙湾中心区。(王永翔 项绍雄 摄)

风劲潮涌扬帆起,乘风破浪潮头立。

元旦尹始,万象更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以瑞浦兰钧为代表的“万亩千亿”新能源材料与装备产业平台动能强劲,自动化生产线运转如飞;以东部交通枢纽建设互联互通推进一体化发展,一系列“超级工程”争分夺秒,加紧落地建设;聚焦产城融合发展,未来城区、品质文旅项目加速谋划推进;“一揽子”服务举措改革,促成项目转换落地,人才团队蜂拥而来……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高新区所在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温州湾新区、高质量打造“一区五城”的目标,定规划、强统筹、引项目、搭平台,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全面突破。

2023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6.43亿元,同比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2023年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进出口总额增长14.1%。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顺势快进,全面起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取得喜人成绩,走在省内同类新区和全市前列,成为地区发展亮点。

鼓声点点,催人奋进。

温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强城行动”三年计划,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立足自身优势,勇担先行使命,在加快塑造创新制胜新优势、培育产业竞争新动能、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未来之城新场景等方面强化统筹、前瞻布局、加快探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湾、龙湾新篇章。

抢占新赛道

描绘产城融合“工笔画”

作为温州城市向东发展的主阵地,“创新”是温州湾新区一抹最鲜明的特色。以科技创新之笔,精心描绘一幅产城融合的“工笔画”。

眼下,温州湾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达16家,占温州全市数量的三分之一,各个平台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在人才引育、创新生态打造、成果转换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各方合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聚能、释能、赋能,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2023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落户于温州湾新区,预计于2024年4月开始运营。研究院投用后,将聚焦海工装备、海上风电、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超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无疑将为龙湾打造浙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提供强大的科创支撑。

中国眼谷是全国首个眼健康领域科技、医疗、人才、产业一体化的综合性平台,自2020年6月30日开园以来,已成长为全国眼健康产业集聚地。平台内现已落地195家科技企业,20余位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眼谷落地注册公司(项目),孵化近210项科技转化项目,加速龙湾实现眼健康产业链全覆盖。

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优质企业加速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截至目前,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新增省科技型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数量全市第一,勇夺浙江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荣获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国家级高端人才引领性双创载体等国字号荣誉。

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带动下,龙湾全职院士和“鲲鹏计划”实现零的突破,另引进国家及省级领军人才18人、博士46人、工匠人才8507人。人才、技术、项目等高端要素逐渐汇聚。

抢抓新动能

新兴产业“积厚成势”

当下,是“能源转向”的关键节点,新能源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最有希望的行业。新能源产业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战略新业态、抢占发展新高地的重要着力点。

潮流涌动下,温州湾新区正深思熟“绿”,从高端补链、终端延链到整体强链,势如破竹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温州东部增长极增添绿色动力。

位于龙湾区的瑞浦兰钧2023年12月18日在港股上市,其进军新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电池领域仅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已稳居国内行业前十,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居国内行业前三。眼下,瑞浦兰钧温州三期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竣工投产后,温州制造基地总产能可提升近一倍,达50GWh,龙湾区新能源产业朝着千亿产值迈进一大步。

“从2017年落户温州以来,属地政府为我们贴心提供了建设审批、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惠企服务,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朝着千亿企业的目标迈进。”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辉表示。

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高能级平台赋能,新能源等高价值产业加速“裂变”。去年以来,除了瑞浦兰钧之外,总投资222亿元的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麦田储能等重大项目,相继破土动工、部分投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

据统计,2023年落地龙湾区的百亿级项目有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百个,集聚工业企业2.6万家,规上企业数126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66家,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产业吐故纳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动能,在龙湾的青山绿水间交织迸发。

培育新优势

“引燃”赛事活力

灯影绰绰、流光溢彩,跨年夜,龙湾区永中路盐文化广场迎来了最梦幻的冬夜。

别出心裁的艺术生活节将国潮元素与传统民俗融合一体,传统手艺人现场派礼,市民游客一站式体验互动演出、鼓词表演、音乐灯光秀和年味小吃。在绚烂寺前街灯塔下,许下新年愿望,携手向美好,共赴新篇章。

近年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积极推动建设商业活力绽放的“魅力商都”,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以新消费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万达、吾悦等月光经济新场景点亮城市夜色,金海湖星光集市节等30余场促消费活动,让浓浓烟火气再次回归,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亚运会期间,10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激情对决在“大龙眼”上演,此起彼伏的“中国,加油”让整个赛场涌动着浓浓的爱国情绪;2023年11月,3.4万名观众追星“情歌王子”张信哲,《爱如潮水》《过火》《信仰》等经典曲目多次掀起万人大合唱,这是后亚运时期“大龙眼”的第3场演唱会。

将赛事效应转化为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的最大动能,该区一直在行动。去年以来,聚焦“赛会经济”“演艺经济”,龙湾区围绕打造“赛会之都 活力龙湾”城市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中超职业俱乐部联赛、2023年全国男子柔道锦标赛、2023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首届中国大众网球联赛总决赛等“国”字号赛事15项,带动各行各业消费超亿元。以精细的赛事服务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温网”“龙马”等自主赛事IP也为龙湾聚集人气,激活体育消费活力。

2023年,温州高新文化广场、温州和合文化园、志通艺术馆等文化新地标相继建成,“浙南时尚演艺中心”初具雏形,彰显着龙湾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国际雕塑展等高品质惠民文化活动相继开展,龙湾以汇聚更多百姓喜闻乐见文化资源,助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更好实现精神富有。

拼出新速度

激发城乡魅力

2023年12月7日,龙湾区蒲州街道屿田村的安置房集体摸文,905户村民选到了心仪的房子。蜿蜒的步道、郁郁葱葱的青草地和绿树景观,各种休闲设施、停车场、智能化门禁、多方位视频监控、专业物业管理……整个小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屿田村是龙湾区高质量完成安置房项目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龙湾区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精心组织上江村、屿田村、汤家桥村等片区征迁、安置房建设和回迁等工作。目前,安置房竣工11316套、交付11324套,稳稳托起群众“安居梦”,筑就民生“幸福巢”。不仅为城市整体更新升级奠定基础,更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身处湾区核心,如何依托区位、产业等优势资源导入更多先进要素,打造一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未来之城?龙湾区从空间、产业规划等顶层设计出发,着力强化片区间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积极拓展以智慧化为主要特征的未来城市应用场景,一座更具发展张力、更富人文内涵也更加适合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新城初显轮廓。

2023年龙湾区累计建成“共富工坊”90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经合社)实现全覆盖。投用6所中小学、幼儿园,国科温州附属高级中学、国科温州第一小学等5所国科系学校正式揭牌,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高新大道零工市场入选省首批共同富裕观察点,城镇新增就业9028人。海城街道埭头村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村社,“安居龙湾”“善育龙湾”“颐养龙湾”“善行龙湾”等民生金名片进一步打响。

交通建设方面,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更是好消息连连:市域铁路S2线全线开通运营,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建成通车,机场大道东延进场施工,机场三期项目获批,外连内畅的交通体系加速构建,融合机场、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于一体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崛起。

拼出新图景,抢占“新赛道”,布局“向未来”。魅力龙湾,正款款而来……(记者 黄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