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1-23 09:12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体:[ ]

2023年,在省水利厅的精心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温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荣获三年评一届的浙江省第23届水利“大禹杯”银杯奖。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水网提升安澜工程全面提速。截至12月底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完成省下达水利投资95.3亿元,均创近六年新高。开工龙港新城排涝调蓄等22项重大水利项目,其中省“千项万亿”开工12项,均列全省第一;开工海塘安澜工程56.9公里。瓯江引水工程完成隧洞总长的70.9%;龙湾南口大桥至海滨围垦海塘、江西垟平原排涝二期工程完成主体建设。乐清银溪水库等3个项目完成可研审查,乐清乐柳虹平原排涝二期等13个项目完成可研批复。完成水利工程竣工验收99项,全省争先创优完成率175%。

(二)水利防汛防台扎实有效。全面落实水利工程三个责任人,持续开展防汛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治324处风险隐患。制定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管理办法,完成114套声光电设备和160处山洪关联雨量测站建设。首次开展不定地点、不定程序的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无脚本”防御实战演练。科学精准调度桥墩、泽雅、顺溪等9座中型水库,累计泄洪水量4.5亿方,拦蓄洪水3.19亿方,成功应对多轮强对流天气和“杜苏芮”“卡努”“海葵”三个台风。全力保障亚运供水,截止亚运会结束累计生态调水2.54亿方,河网水位、水质始终满足比赛要求。

(三)河湖管理保护创新推进。深入开展三大江沿线生态环境整治、“护航亚运”水域岸线保护行动,累计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非法排污口等岸线水域问题8369个,排查整治瓯江沿线各类问题646个、飞云江沿线问题154个、鳌江沿线问题76个。创新推出“一河长两助手”、部门联合督查、河长分级约谈、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系列亮点做法,在全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全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省级美丽河湖12条、水上碧道136.74公里,治理农村水系248.98公里。瓯海、瑞安、文成、泰顺入选全省第一批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平阳鳌江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四)水资源监管能力持续提升。深入落实温州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水资源费减征缓缴、节水奖励等系列惠企纾困政策,累计发放节水奖励340余万元,减征水资源费超3000万。累计创成1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发布全国首部《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评价》地方标准。创新开展水土流失图斑精确化治理新模式和极简审批,大力推进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强监管,连续5年获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泰顺县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强化珊溪水源保护,珊溪水库水质持续稳定在II类以上,坝前长期保持在I类。

(五)民生水利工作提前全面完成。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原则,41公里海塘安澜工程开工建设、152座灌溉设施更新改造、34座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68处农村饮用水薄弱环节提升改造等民生实事任务均超额提前完成。创建标准化管理精品工程67个,其中20个获评省级标准化精品工程,珊溪水库、顺溪电站通过水利部标准化评价。珊溪水库、泽雅水库等4座水库入选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平阳县入选全国先行区域。瑞安市江北灌区、平阳县北引灌区创成省级节水型灌区。

(六)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全国首创生态流量监管处罚办法。制定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督检查办法,规范生态流量领域行政执法流程,生态流量达标率从46%提升至99.8%,每年下泄生态流量超15.8亿立方米,实时监控率达到89.52%。率先建立海塘口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在全国首次明确海塘口门建设许可、调查登记、运行管理等工作要求,施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350个海塘口门实现“专人管”。“杜苏芮” “卡努”台风应急响应期间,管理单位第一时间封堵所有海塘口门,口门启闭信息实现实时掌控。农饮水保险效益突出。全市累计获得500万元保险资金,高效解决一批农村供水灾后抢修、抗旱保供问题。“杜苏芮”台风期间,完成赔付100万元,全市128处农村供水站受益;7-8月干旱期间,100万“干旱指数”保险赔款12小时到位。生态损害赔偿扎实推进。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率全省之先印发赔偿案件办理指南,累计完成13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办理,赔偿总金额达600余万元,做法入选浙江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水利数字化成果显著。推进飞云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和20座大中型水库精细预报调度,实现风险管控动态交互、实时融合和仿真模拟。“杜苏芮”台风期间,数字孪生赋能精准调度珊溪水库,增蓄水量1.9亿方,延长供水天数100天。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遵循,系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和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推动温州水利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防线。提升水利防汛能力。常态化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力做好2024年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进一步健全山洪灾害预警“叫应”和“四级联动”机制,完成平阳、泰顺水利部小流域山洪灾害精细化调查试点,推动完善温瑞平原河网预报体系,完善飞云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开展三大江全线分段预报。提升工程运管能力。加快推进珊溪、泽雅等水库和平阳县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建设,完成50座小型水库、50座重要山塘系统治理,打造30座省级美丽山塘。推进瓯海坑口塘水库、泰顺双丰水库等水利工程不动产权证办理,指导推动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融资,进一步盘活水利资产。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严格落实“3030”闭环机制,坚决守牢水利安全生产底线。实施温州市病险水库山塘水闸“动态清零”三年计划(2024—2026年),计划至2026年完成16座病险水库、29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101座病险山塘综合整治。

(二)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投资,推进“温州水网”建设。全力推进水利建设“大会战”三年行动,坚定不移突出抓好投资,紧盯《温州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及《温州水网建设规划》目标,制定重大项目开工、续建、前期“三张清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浅滩二期生态堤、瓯江引水工程、乐清乐柳虹平原排涝工程等重大水网安澜工程,全力推进50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0亿元以上。并联推进专题编制,全力加快瑞安六科水库、平阳岳溪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深入开展巽宅水库、溪源水库等项目前期研究,不断做大项目“蓄水池”。

(三)坚持民生至上、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围绕“一年启动、两年攻坚、三年高标准完成”安排,推动9个县(市、区)638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844座单村水站管理提升,服务保障人口55.2万人,实现单村水站建设、管理双达标。2024年计划完成479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完工80%以上;到2025年底推动全市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水系综合治理,开展100公里水系综合治理;适度开放水域空间和岸线,打造20个高品质共富亲水IP、10条高标准美丽河湖、15条高质量水上碧道建设、20个水美乡村;推进平阳县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建设,加快瓯海区、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全域幸福河湖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幸福河湖样板工程。深入推进河长制。建立“河长制+检察长”工作机制,完善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联治、部门协同配合的问题发现机制,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节水优先、刚性约束,强化水资源集约化管理。认真抓好单位GDP用水量指标和自然资源集约利用专项考核,优化调整用水总量和效率“双控”指标体系,加强“三大江”流域生态流量保障,推进水资源管理专项行动,规范取用水管理。坚持数字赋能,推进水资源智慧化管理,实现水资源费在线征缴全覆盖。升级更新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打造“节水宣讲团·百场六进”等温州节水宣传特色品牌,创建30个节水标杆单位,巩固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力争国家级达标全覆盖。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专项行动,健全“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

(五)坚持改革创新、创新发展,激活水利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优化“瓯越安澜”数字矩阵,加快数字孪生鳌江、数字孪生水网前期,迭代小流域山洪预报预警,推进珊溪水库等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水权交易改革。推动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区域水权交易试点落地见效,建立初始用水权分配制度,研究区域用水权交易制度,探索水权共同富裕路径。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加强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利用前期贷等产品解决项目前期经费不足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领域建设,提高社会资本在水利投资建设中的比重。创新河道砂石资源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延展水利产业链条,带动区域产业开发,促进共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