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
|
||||
市民宗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机制创新构建民宗工作大格局。一是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体现了五个大力度:①大力度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②大力度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体系;③大力度增加财政投入;④大力度出台结对帮扶政策;⑤大力度强化产业、科技、文化等配套政策支持。二是出台《关于深化基层宗教事务治理的实施意见》,构建基层宗教事务治理四梁八柱。该文件从党建引领、部门联动、机制落地、责任压实、队伍建设、优化布局、监督考评等12方面作了具体明确,全面深化夯实基层宗教事务治理,完善构建大格局体系。三是召开全市宗教工作责任制落实和年度述职汇报会。12个县(市、区)参照执行。 (二)狠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团结共富。一是成功承办1个国家级4个省级活动。承办2023年民体杯全国蹴球比赛,温州市代表浙江省队取得优异成绩(全国排名第二);承办浙江省第二届“好畲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展演活动、全省推进共同富裕重点项目对接恳谈活动、浙江省2023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示范营开营暨温·拜民族团结进步先锋训练营活动、浙江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巡回宣讲活动等4个省级活动。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单位203家,打造白鹿洲公园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12个,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8个,在585个村(居)文化礼堂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在平阳县举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文化旅游节。在泰顺县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是推进民族乡村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创成省级各民族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3条、乡村共同富裕示范点15个、民族乡村振兴试点7个,建成共富基地25家、共富工坊52家,推广“折股量化”项目120余个,推广“电商+基地+农户”等共富新模式。四是促进民族三交。开展“之江同心·石榴红 民族团结共成长”等系列宣讲活动800余场,常态化开设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30余期。与新疆拜城开展“头雁疆浙行”“青年温州行”“萤火虫行动”等活动10场,签订旅游促三交、教育合作等协议10余个。 (三)狠抓基层宗教事务治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宗教数字赋能促效能提升。在瓯海推行“1+3”改革试点。召开全市深化基层宗教事务治理现场会,推动“浙江掌上宗教”实际应用。二是强化提质拓面促宗教中国化提升。大力推进宗教中国化,深入开展示范场所创建。创成省级宗教中国化场所15个。制定《温州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十条举措》。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五百”行动136场次,成功举办“从永嘉大师到南怀瑾禅学研讨会”等活动。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促法治化水平提升。与综合执法部门形成联合办案的规范机制,从严查处违反《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市民宗局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在浙江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民宗委有关工作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持续深化基层宗教事务治理,切实提升我市民族宗教工作水平。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在:强基础、树品牌、保稳定。即持续抓好民宗队伍建设、机制责任落地,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精心打造民宗工作品牌;持续深入开展涉宗隐患排查化解,确保我市民宗领域稳定。 (一)民族工作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贯彻一条主线、聚焦四个重点、守牢安全底线”的民族工作“141”总体思路,突出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重点是“四个聚焦”:一是聚焦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聚焦示范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三是聚焦同心共富,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联合体。四是聚焦品牌提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宗教工作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快推进宗教事务治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重点是推进“三个化”:一是推进宗教中国化提升示范场所创建水平。二是推进大综合一体改革提升法治化水平。三是推进基层基础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