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项目篇-流感预防小贴士 | ||||
|
||||
·流行性感冒:又被称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和疗养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更容易传播,发生聚集性疫苗。 ·流感症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以及全身不适等;体温可能会迅速升高至39~40℃,并伴随畏寒和寒战、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 ·流感预防: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流感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毛巾遮住口鼻; ·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或口腔;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睡眠; ·避免与流感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流感疫苗接种时间:我市流感的高发季节通常是11月到次年2月。接种疫苗后,机体需要2~4周的时间来产生抗体,因此为确保在流感高发季前获得免疫保护,9-11月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建议每年的流感疫苗到货后尽快接种。 ·流感疫苗推荐接种重点人群: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 60 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 月龄-5 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患病老年人是否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如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很高,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