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经济信息
我市发布“双十条”聚力最优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 2024- 02- 19 09: 04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晴雨表”。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一以贯之。去年以来,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出了一揽子突破性攻坚举措,有力助推了经济回升向好。

迈进新一年,从冲刺“双万”城市的目标任务到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使命担当,从推进经济“稳”“进”“立”的重任在肩到解决市场主体的困难诉求,都要求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着“最优”加快迈进。

聚焦聚力“最优营商环境”,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分别制定出台《更好发挥商协会作用助力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和《2024年温州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十大突破性攻坚举措清单》。“双十条”举措清单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满意度为导向,推动更多企业在温州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十大举措      让商协会“纽带”作用更强韧

基层商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承上启下”“合纵连横”的纽带桥梁。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民营企业量大面广,统战部门通过商协会架起会商交流、银企对接、诉求响应平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据统计,我市工商联系统现有商协会500多家,其中市级商会170多家(异地商会40余家,行业协会近130家)。

此次出台的《更好发挥商协会作用助力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以下简称“十大举措”)以商协会为纽带,以优化服务、更好发挥作用为关键,通过建立一套联动服务机制、推出年度“为企服务十大项目”、实施“企业精力减负2.0版”、引导行业企业合规发展、设置“两个健康”直通车商协会专场、组织商会企业有序“走出去”、打造为侨服务“侨立方”、引导“青蓝接力”创新创业、推动在外温商资源回归、提升涉企政策商协会参与度等“十大举措”,更大力度推动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就需要商协会积极履行“代言”工商职能,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为此,我市将每年围绕破解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要素保障、营商环境、内外互动等方面共性问题,向行业商协会、异地温州商会、温州异地商会、海外侨团及其党组织等征集年度“为企服务候选项目”,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审定形成“为企服务十大项目”并组织实施。同时,将设置“两个健康”直通车商协会专场,明确有关领导每年度举办直通车商协会专场活动次数和领衔化解企业难题数量,方便企业直接面向市县各级有关领导反映诉求,现场探讨破解难题方法。

企业合规管理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为引导行业企业合规发展,“十大举措”提出,依托商协会推广产业合规约束性、规范性指引和“企业合规通”应用,规范化运作行业协会“企检服务中心”等载体,推进党建引领民企合规经营载体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合规意识,促进企业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聚焦“无事不扰”,“十大举措”提出实施“企业精力减负2.0版”,优化为企精力减负保障机制,更大力度统筹企业因参会、接待、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等“非企业行为”的过度而导致的精力负担问题,支持企业家最大限度腾出精力心无旁骛办实业。

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事关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大举措”聚焦引导“青蓝接力”创新创业,出台多个具体措施,促进年轻企业家群体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比如,系统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政治、事业“双传承”计划,落实新生代企业家导师制度和创新创业指导,打造“学、产、研、融、投”五位一体的产业孵化投资平台;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世界华侨华人新生代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探索“青年企业家+青年科学家”合作新模式;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定期走进科研院所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在重点城市设立青年企业家联系点,开展产业投融资论坛和科创项目路演,推动寻找科创项目投资商机。

助推“走出去”“引进来”也是商协会的主要职能。为了让企业在海外商贸方面少走弯路,“十大举措”对组织商会企业有序“走出去”作出部署——支持市“一带一路”企业发展联合会等外资外贸类商协会增设一批“温商海外驿站”,服务行业企业开展国际经贸交流;组织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加商务活动,并举办专题研修班,增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意识,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拓展和风险应对能力。为充分发挥世界温州人这一宝贵资源作用,让“地瓜经济”更香甜,“十大举措”为推动在外温商资源回归亮出实招——收集整理温商资源信息,建立温商人才库、百名温商回归目录库、温商回归项目库等资源信息库;发挥海外温州人经济小组、海外侨团、异地温商人脉作用,推进内外联动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创新举措和先进做法,推动更多贸易、资金、人才、项目回温。

侨商来,热侨乡。商协会如何当好娘家“贴心人”,为侨商回乡投资创业牵线搭桥?“十大举措”明确了由市侨联等五侨部门牵头,打造为侨服务综合体“侨立方”,组建为侨服务联盟,制订“侨立方”服务工作机制,编制投资兴业、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三类办事指南,为华侨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个性化服务,争取对华侨急难愁盼问题办理一件、解决一类、拓展一批。

十大攻坚     精准突破五大领域关键性问题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全省“一号改革工程”,不是简单改良,而是一场“硬核”改革,牵动的是全方位、各领域变革。《2024年温州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十大突破性攻坚举措清单》(以下简称“十大攻坚”)聚力化解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五大领域的关键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释放出稳预期、提信心的强烈信号,切实让企业有感、环境更优、发展可期。

当前,招商引资领域存在招商模式和举措较分散、各地政策相互竞争等问题,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构建招商大统筹新格局,建立招商政策报备制等机制,推出“招商会客厅”“招商首席服务官”,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高成长性领军型企业等“551X”头部企业介绍温州的营商优势,创新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平台和制度,加强在温重大项目的全要素保障、全流程管理,加快项目落地。

各种生产要素、服务能否公平便捷获得、获得成本高低,显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愿。为此,“十大攻坚”提出要打造“数据得地”改革2.0版,迭代“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把“数据得地”的受益面逐渐拓展至所有需要新增供地的增资扩产项目,做实用地计划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银行”,实现优质企业从“跑腿要地”到“快捷拿地”;实施“数据得贷”改革,探索数据在信贷领域的深化应用,建立企业便捷获得信贷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形成“一行业一指数”的“数据得贷”应用场景,让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一键获贷”。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有效、低成本的政务服务同样重要。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要进一步整合贯通各涉企服务平台和资源,建立健全“一核多点、一体融合”工作机制,形成“1+14+N”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体系,“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企业需求,服务事项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100%落地,加快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新生态。

企业基础人才最为关注的是能否均等获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基本公共服务。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要构建“问企识才”人才评价机制,让企业在评价人才有更多“话语权”,帮助更多能工巧匠能够享受住房等人才保障;迭代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易上学”“能转学”“上好学”“重关爱”等方面改革,让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在温“零门槛就学”更便利。

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以罚代管等问题仍是当前“烦企扰企”的多发领域。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要推行涉企执法监督“三码合一”改革,在苍南试行门牌二维码、企业核验码、行政行为码“三码监督”改革的基础上,打造“行政执法一类事”监督平台,构建集事前“合规指导+信息查询”、事中“执法备案+执法监督”、事后“企业反馈+信用修复”于一体的全流程执法监管模式,有序在全市推开。

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市数量最大、活力最强、韧性最高的市场主体,是“基本盘中的基本盘”,但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自身底子薄、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推进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增值化改革,通过构建分类培育机制、创新“市场监管+金融”有机协同模式等方式,在充分尊重个体工商户自身意愿的前提下,计划推动“个转企”5000家,助推个体工商户茁壮成长。

当前,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关系到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流通、合规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要构建政府领衔的数据合规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司法保障体系,打通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构建数据产业全生态,让更多数据要素敢开放、会开放、愿开放。

营商环境评价核心要义,是要让企业对一个地区的营商优势可感可及。为此,“十大攻坚”中提出要深化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提质改革,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以评促改推动温州向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迈进。(记者 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