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2025年温州两会 > 文件报告
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202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发布日期: 2025- 01- 23 09: 29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2025年1月22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2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5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步审查基础上,根据代表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有力推进全市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市支撑经济结构性恢复的基础尚需夯实、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城市能级有待持续提升,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预期仍有一定差距。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批准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计划草案的建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主要预期目标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工作举措切实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关于202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做好2025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温州实现“双万”城市的冲刺之年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计划执行工作意义重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抓好统筹协调,高质量冲刺“双万”城市。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聚焦“两个快于、双破万、双翻番”,加强年度指标和中长期指标、重点指标和分项指标等分析衔接,全力以赴冲刺“十四五”圆满收官。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机遇,聚焦温州未来发展所需和现实短板弱项,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以更大力度争取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及专项债等资金倾斜。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发展思路,系统谋划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以高水平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创新驱动,塑造现代化产业新动能。深化“一港五谷”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探索构建科创平台市场化、科学化、体系化运营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产业链思维招大引强,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发挥产业平台集聚引领作用,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投产。加快培育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化工业用地要素保障,优化应用“数据得地”机制,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完善“基金+创投+产业+科技”机制,创新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发展。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落地见效,努力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涉企收费行为。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提速实施“雨露计划”,上下联动推动惠企政策资金加快兑付。高水平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持续推动平台提能、枢纽建强、模式创新。认真研判外贸形势新变化,加大对行业办展、企业参展等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

(四)实施“强城行动”,促进城市能级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深入实施“强城行动”,攻坚建设“五城三园”,紧盯城市核心功能,把牢建设时序和品质,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持续推进职业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人才集聚度、人口吸附力。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年轻态、时尚味、烟火气的城市生活圈。

(五)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质性推进龙平苍等一体化发展。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强交通、信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保障低收入群体稳岗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闲置安置房等盘活利用,加大保障性租赁房源供给。坚持安全导向,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