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2-25 15:31浏览次数: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字体:[ ]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投资、优环境、强动能,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大战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速推进,办好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获省发改委表彰,市发改委记集体三等功。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作典型发言。浙南一体化发展获得省级支持,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温州工作,配合推进《关于进一步支持温州续写创新史 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扎实推进浙南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深入推动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金丽温开放大通道融入国家开放布局,梳理44条事项列入省级支持政策清单,编制印发《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温州市建设规划》。统筹推进33项市级“十五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牵头起草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梳理提出我市拟提请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的重大事项18项。

(二)政策要素争取有力。资金保障方面,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48.7亿元;通过国家审核的专项债券额度近680亿元、居全省第3;争取省级“8+4”财政资金106亿元、居全省第1。用地保障方面,1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获得奖励(预支)建设用地指标2165亩,占全省1/5以上。用能保障方面,已累计保障项目用能指标46.4万吨标煤,腾出用能空间33.4万吨标煤。

(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牵头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力实施“抓项目、破难题、强服务”和“促消费、扩投资、稳生产”攻坚行动,有力推动全市前三季度GDP增长6.2%,较全国、全省分别高出0.8和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四)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双月攻坚”行动,“三分协调机制”经验做法获徐文光常务副省长肯定。1-10月,全市510个“百项千亿”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20%。杭温高铁建成通车,甬莞高速洞头支线、苍南1号海上风电二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澳核电二期项目获得核准,温福高铁、机场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牵头招引签约绿能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推动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成功落地温州。

(五)现代产业加速转型。狠抓150个战新产业重大项目,全年五大战新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6000亿元。聚焦前沿产业培育,温医大附二医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强力控股、瓯芯集成电路等2个项目入选省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清单;谋划建设苍南绿色零碳万卡级算力中心。深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印发实施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全年分别实现规上工业产值接近1800、800亿元。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泰顺吉利新能源重卡项目成功落地,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项目一期投入试运行。动力电池产能达到70Gwh,居全省首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1年的20.5%跃升至55.4%,居全省第2。服务业稳步复苏,1-12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增速16.9%,居全省第4;类增加值增速21.6%,居全省第2。累计实现月度升规服务业企业78家。充分发挥“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效应,助力提升汽车、家电等权重消费和大众消费。物流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成功获评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入选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六)改革创新活力迸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高质量承办全国民营经济现场会,温州市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专刊推广,市本级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着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提质行动,全面清理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中的“玻璃门”“旋转门”,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挂牌设立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牵头编制“向海而生”统筹发展机制改革清单。172个海洋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600亿元,全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预计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持续加强信用温州建设,率先建立“三书同达”机制,“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获全市改革突破铜奖。

(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制定出台《“强城行动”功能优化行动实施方案》《龙平苍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深入推进龙平苍一体化、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大力打造功能优化行动10项标志性成果。着力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出台《支持泰顺县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指导平阳县建立巩固发展成果长效机制;率先开展山海协作“双向飞地”建设,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超180个,到位资金近170亿元。全年山区海岛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深入推动对口工作,组织开展党政高层互访11次,援建项目142个。“瑞安南部共建城市书房”等5个案例获省对口区域办刊发录用。加强省际边界区域交流合作,浙南闽北协同发展进入国家视野,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建立浙闽两省高效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

(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深化共富重点领域改革探索,泰顺县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等2项工作列入省级共富典型经验认定名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收窄至1.84。加快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累计争取社会领域上级资金支持超7亿元,印发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文件,成功列入全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范围。积极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谋划“1125”千万人口冲刺专项行动,十条对策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市域上线“浙里新市民”应用,为新市民提供积分入学等应用超100个。全力做好能源绿色低碳和稳价保供工作,全市重大能源项目投资完成率约150%,新增电力装机近120万千瓦。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6.1%。全年新建公共充电枪近6000把,其中乡村地区近2800把。乐清柳市、瑞安曹村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名单,市本级获批国家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乐清市推动能源“绿保稳”工程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全国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优秀单位。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在经济稳进提质上谋突破、争先进。全面实施“促消费、拓市场、扩投资、稳生产、引人才”行动,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机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争取更多温州元素纳入上级规划。

二是在扩大有效投资上谋突破、争先进。健全“三库三清单”项目管理机制,高质量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项目、新质生产力项目、战略项目,全力推进温福高铁、温州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快开、快建。

三是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谋突破、争先进。加快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聚力攻坚三澳核电二期、绿能及循环经济园区等重大项目,确保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基本具备三大核心功能。提速创建新一轮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

四是在区域能级提升上谋突破、争先进。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浙南区域一体化、浙闽交界协同发展、金丽温开放大通道等重大战略,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

五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谋突破、争先进。持续抓好民营经济国31条、省32条、市195项任务清单落地实施,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改革,全力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六是在打造共富样板上谋突破、争先进。深入推进功能优化行动,加快大都市区中心城区一体化、龙平苍一体化进程。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着力构建“一县一业”共富示范集群,扎实推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七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谋突破、争先进。实施冲刺打造千万级人口城市“十大举措”,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能源“绿保稳”工程,加快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保持物价平稳有序。

八是在打造铁军队伍上谋突破、再争先。深化“破梗阻·优服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着力破解“六不为”难题,持续优化干部服务意识,不断营造勤廉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