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3-18 09:11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生态园管委会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温州生态园管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奋战1251,献礼20周年”年度工作主题,以“五城三园”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奋战奋进、善作善成。今年全市首个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项目库,计划投资20.7亿元;重质量保障长三角地区系列座谈会顺利召开,并获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嘉宾媒体连连点赞;三垟湿地保护建设成果更是获得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的肯定,以一域之光为温州全局添彩。

(一)提质提速推进建设“大跨越”。一是“强城”建设展现新成效。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8.2亿元(不含大罗山),完成率137%,新开工三垟湿地保育区生态修复试验岛屿等9个项目,建成三垟湿地东入口一期等15个项目,其中,“强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完成率113%。坚定履行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大罗山“四个一工程”三年计划(2024-2026),谋划大罗山“十景”,新开工龙湾美人瀑、瓯海龙脊、瑞安陈岙等10个项目,同步推进大罗山5个详规编制工作。二是文旅融合呈现新气象。成立温州生态园文化和生态传播专班,深入挖掘、梳理建立桥、岛、河、瓯柑、古建、名仕等六大维度资源库;联动媒体加强宣传,首次合作“温州三十六坊”网络媒体,联合推出文化类深度主题报道7篇;创新推出《诗画生态园》系列短视频及《物种故事》专题栏目。谋划打造三垟湿地“一堤十园”景点,已建成文昌园、茶花园等九园,制定湿地导览图1.0版,打造伯温草堂、王谢风流等文化场景,推出“诗路”等21条精品游线和韩公问橘等特色景点。强化“榕树下的自然学堂”品牌建设,做好“鸟”文章,高质量拍摄三垟湿地鸟类生存纪录片;与学校深化研学合作,初步形成以昆虫、观鸟、农业稻柑菱等不同主题的系列课程研学IP。培育“柑儿文”“三垟菱角”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文旅效应。先后开展“嘻闹元宵”、“垟”自然集主题市集、瓯柑文化节等特色文旅活动,以及建成水上运动中心推出水上活动,活动新颖、游客爆棚,湿地自营业态不断丰富。三垟湿地共接待游客239.4万人次,其中,“五一”游客接待量居全市开放A级景区前列。三是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创新实施前置招商,项目边建设边谋划招商,极大缩短了项目整体开发时间。完成黄屿老年服务中心、周氏旧宅文保项目等共7.4万㎡的招商招租工作,引入君澜酒店、京东方艺云、杉杉文旅等知名品牌,成功打造一尺花园温州首店、高端酒店和婚宴中心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园文旅业态,盘活了国有资产。

(二)有力有效保障建设“全要素”。资金支持方面。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政府投资项目支出较年初计划削减51.3%。实现财政收入19.89亿元,其中,成功发行政府专项债8.62亿元;首个EOD项目获16.5亿元融资授信额度,已完成意向签约,为三垟湿地今后三年建设打下基础;完成融资45.36亿元,任务完成率达122.6%,其中,10亿元公司债创有史以来浙江省同平台同级别债券最低利率;创新实施片区专题研究论证方式,完成两个项目论证,优化了片区公共停车位布局,节省财政资金1.5亿元;完成非住宅安置房补缴出让金、有偿划拨成本费等23个项目共约13亿元,将有效助力委属国企开展AA+主体信用评级。土地保障方面。完成交地241亩,新增低效用地576亩,处置闲置土地3宗,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6亩,完成土地供应113亩,盘活存量24亩,完成经营性用地做地60亩,完成率150%;黄屿A-38a商业地块23.4亩达成出让意向并完成规划修改;完成5个历史征地项目批后实施共721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33.24亩;开展“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政策处理方面。高效完成周氏旧宅清零、茶花园建筑清零等20余项政策处理工作;完成黄屿B-23、B-24等地块权证注销和0.42万㎡营业用房的结算工作;张严冯村、池底村等整村结算工作已处于收尾阶段。

(三)用心用情打造民生“幸福卡”。一是聚焦安置落实,让幸福“加速”。加快安置片区建设,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移交投入使用,黄屿老年服务中心完成招商;黄屿片区4个安置性商品房项目中,3个已竣工验收移交,1个完成主体结顶;建成公共停车位1621个,建成海绵城市达0.32平方公里;完成房屋安置摸文2680套289335㎡;完成南仙花苑4个村、罗西六组团4个村三产协议出让,助力700户安置户不动产权证办理。二是聚焦生态保护,让幸福“加码”。推进执法数智化转型,持续开展三垟湿地疤点复绿、直排场河水质提升等行动,联合属地成立湿地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开展全域河道保洁工作,规范水域航行秩序,共整治违法搭建97处1.85万㎡,处置流动摊贩268起,成功劝离外来船只190艘,及时处置秸秆焚烧1788起,清理水域垃圾约1354吨,清理消纳水域遗留建筑垃圾约210m³,处置堆放河岸边的水葫芦残渣700余吨,湿地核心区水质稳定在Ⅲ类水,核心区水体平均透明度达1米;及时防治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物种。成立大罗山巡查队并常态化巡查,累计出动1530巡查人次,发现并移交违法行为30起。三垟湿地生态修复成果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湿地修复优秀案例。三是聚焦精准服务,让幸福“加温”。针对住房安置、工程讨薪等诉求,精准化解、圆满解决,全年未发生重大信访事件,其中,共受理民工欠薪投诉88起,涉及金286余万元,已全部完成调解。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户”行动,精准帮扶王立村和瓯海朝霞、慈湖两个社区共27户困难群帮扶工作,持续扩大帮扶成果,其中,针对苍南县莒溪镇王立村,精准谋划“造血式”共富帮扶举措,推进“6+X”工作落实落细,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政策宣传、医疗义诊、农产品助销等活动,助力该村被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推进三垟湿地及周边充电站建设,已开工罗西住宅区充电站示范站。协调市交运集团,延伸三垟湿地微公交1路终点站。累计受理处置智慧城管、四边三化、市长热线等平台信访件418件,接听处置96310平台热线301次,处置率均达到100%。

(四)从严从实锚定组织“风向标”。一是擦亮政治底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模范机关、引领型清廉机关建设,强化“五星双强”党支部创建,持续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培育活动,全力构建“1+16+N”党建品牌矩阵;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六个纳入”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舆情处置闭环机制,为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今年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加强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群团组织建设,以“青年学习日”活动为载体,推动青年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同时,强化机要保密、安全生产、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全年未发生泄密等安全事件。二是优化队伍建设。完成13名股级以上干部提拔、23名科级干部岗位调整等工作,成功解聘41名编外人员,核减比例达50.62%,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岗位配置;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4名。深耕特色教育品牌,开展“生态讲坛”5期,共培训近1000人次。立足大罗山发展大局,积极对接属地,完成大罗山保护建设职能移交、27名行政事业人员划转等工作,39名国企编制人员已完成分流,即将到岗入编,大罗山管理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基本完成。三是持续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行专项检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以更严要求推进正风肃纪。持续开展第19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破梗阻·优服务”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积极开展“万人双评议”活动,开展正风肃纪检查32次,发现问题39个,得到有效整改;进一步健全企业纪检监督体系,向委属国企二级子公司派驻纪检员;对两家单位和两项工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工程监督和财务管理。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生态园管委会将继续自我加压、奋战奋进,集中全力推进三垟湿地保护建设,统筹推进生态园建设发展。

(一)坚持把“强城”行动当做“一号工程”。突出项目建设。计划拟安排项目52个(实施类项目30个,前期类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9.2亿元,其中,开工三垟湿地休闲康养中心、明清古建筑文化园等13个项目,建成瓯柑杨梅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20个项目。重点抓好湿地西北片生态修复二期、休闲康养中心及西入口配套工程等3个市“强城行动”考核项目建设。突出要素保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建立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计划融资64.06亿元,其中,发行公司债6.7亿元,落地首个EOD项目融资授信工作,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1个(黄屿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下属国企主体信用2A+评级工作。全力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工作,加快落实盈余安置房、人才房及商业空置资产处置,全力推进安置购房款结算工作,加快推进低效土地再开发、“退二进三”处置、盘活储备土地等工作。加快推进原三垟强制戒毒所、黄屿A-51等地块做地工作,完成黄屿C-11、A-38a地块挂牌出让;完成生态园国空规划、三垟湿地详规及陈衙弄片区控规等规划结题工作。深入推进整村结算,力争再完成2个村的结算工作,实现交地1500亩。突出大罗山建设。坚定扛起办公室担当,持续深化“周研判、月调度”大罗山保护建设协调机制,推动“两区一市”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共抓大罗山“四个一工程”建设,推动大罗山“十景”早出成效,同步加快完成大罗山相关规划编制。

(二)坚持把文旅融合当做“首要战略”。一是坚持文化为根。实施文化点睛,进一步放大长三角地区座谈会效应,深入挖掘利用河乡文化、塘河文化等三垟湿地多种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文化场景,完成省级文保周氏旧宅改造提升并充分利用,打造文旅商融合样板,深入举办“瓯柑文化集”,培育更多自然教育品牌,打造更多研学IP。同时,紧密媒体合作,借媒体视角更好传播生态园形象,计划推出文化类报道19篇,谋划《诗画生态园》系列短视频9个,以及打造更多文化专栏。二是坚持业态多元。进一步放大长三角地区座谈会效应,加快建成、运营湿地“十园”;聚焦传统节假日精准策划特色文旅活动,提升打造水上运动等更多具有辨识度爆款项目,不断丰富自营旅游业态;着力推进湿地东入口、大罗山舜岙入口等项目的招商工作,加快落地亲子主题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加快建设婚宴中心;深入开发湿地精品游线,精心谋划水上游线等新文旅线路,聚焦湿地优美生态打造“生态康养”湿地新名片;完善瓯柑全产业链,提升湿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吸睛引流。强化主流媒体宣传效应,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及有关部门合作,精准选择宣传角度,挖掘文旅融合深度,从而提高三垟湿地知名度。加快建设智慧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运营水平。持续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感。

(三)坚持把惠民利民当做“最大责任”。一是回迁安置再提速。加快黄屿C-04a地块安置性商品房项目建设,完成竣工备案。继续推进三郎桥A-26地块、三郎桥A30-2地块、中华传统文化园等安置工作,完成交付、购房款归集及产权办理工作。积极推进交通治堵工作,不断完善安置片区配套设施。二是环境整治再发力。持续实施湿地疤点复绿等行动,深化水域管理和水质治理,强化综合执法,严控秸秆焚烧,深化政校合作、属地合作,加快科研理论成果转化,及时防治入侵物种、有害生物,与海事局、港航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涉水违规行为,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运用,持续健全“人防+技防+联防”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大罗山巡山。三是为民服务再升温。坚定维护园区稳定,聚焦民之所需,抓好欠薪治理、信访维稳等工作;深入开展牵手帮共富活动,拓宽对苍南县王立村帮扶举措;以参加“万人双评议”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能,进而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

(四)坚持把队伍建设当做“关键抓手”。一是锻造“向心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生态园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重点紧抓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立健全研判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锻造“凝聚力”。聚焦“选、育、管、用”各个环节,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持续用好“生态讲坛”品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实干导向,持续提拔一批政治过硬、素质较强、作风扎实的干部,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干事中出现的“无心之失”、创新中出现的“探索之误”,及时给予免责,让那些愿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三是锻造“约束力”。不断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第20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丰富以“红心向党·逐绿前行”为主品牌的“1+16+N”党建品牌矩阵,加大源头治理和预防监督力度,完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动态更新机制和定期督查机制,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