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加快设施农业建设 | ||||
|
||||
连日来,在苍南桥墩镇玉苍村春华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山坡上,十多名工人忙着搬运、搭建、焊接大棚钢架,争取让杨梅果树早日住进“智慧大棚”。据悉,苍南正在推进山地杨梅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推动苍南杨梅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春华水果专业合作社山地杨梅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是苍南首个该类项目,也是今年苍南在建的省级农业“双强”项目之一,实施面积约30亩,建成后将引进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大棚开合一键操作、温度湿度恒定调控等,有效减少极端天气对果树的不良影响。 “再过不到两个月就入梅了,我们得抢在这之前把大棚全部建好。”该合作社负责人吴苏华告诉记者,为给果树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他们早在2019年就引进杨梅单树罗幔栽培技术,也就是为每棵果树罩上一层防护网,但此举虽能防风避雨、阻隔果蝇,却抵御不了较大风雨的侵袭。比如去年4月一场雷暴冰雹突袭苍南,原本长势喜人的杨梅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去年下半年,省级农业“双强”项目首次把山地杨梅设施大棚列入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确定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而农业设施投入占比超30%的,且具有较强先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最高补助可提高至500万元。得知该利好消息后,吴苏华开始申报实施该项目,计划投入300多万元搭建钢架大棚,并配置杨梅生长环境数字化平台等设备。 “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即使果农不在山上,也能通过手机查看、操作杨梅生长环境所需参数指标。”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德强认为,在农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杨梅从农产品变为“工业品”,实现了标准化“制造”,既能避雨又能防虫,不仅能比露天杨梅提早半个月上市,品质和采收率也将翻倍提升。 苍南县现有杨梅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桥墩镇玉苍村作为苍南杨梅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记者 林思思 苍南融媒记者 李虹蝶) |
||||